时间: 2025-04-30 15:2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5:38
“恣睢自用”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恣睢”和“自用”两个词组成。其中,“恣睢”意为放纵、无拘无束,“自用”则指自行其是、不接受他人意见。结合起来,“恣睢自用”形容一个人行为放纵,自以为是,不听从他人意见,固执己见。
在文学作品中,“恣睢自用”常用来描绘那些性格刚愎、独断专行的人物,如历史小说中的某些君王或将领。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批评或描述某些人的行为时,仍会偶尔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管理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某些领导者的行为模式。
“恣睢”一词最早见于《左传》等古代文献,原指放纵无度。“自用”则是一个较为常见的词汇,意指自行其是。这两个词组合成“恣睢自用”后,其含义更加具体,专指那种极端的自我中心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和为贵”和“兼听则明”,因此“恣睢自用”往往被视为负面品质。在现代社会,这种行为模式可能导致个人与团队之间的冲突,影响工作效率和人际关系。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联想到的是那些难以合作、固执己见的人。在表达时,使用这个词汇可能会带有批评或不满的情绪。
在工作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恣睢自用的同事,他的固执导致团队项目多次受阻,最终影响了整个团队的工作氛围。
在诗歌中,可以将“恣睢自用”融入描述历史人物的诗句中,如: “恣睢自用帝王心,不听忠言国运沉。”
在视觉上,可以联想到那些**者的画像,表情严肃,目光坚定。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那些独断专行的演讲,声音坚定而有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elf-willed”或“headstrong”,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固执己见的意味。
“恣睢自用”这个词汇在描述某些人的行为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行为的特点,还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对他人的看法和评价。
子之在上,无道据傲,荒怠、贪戾、虐众,恣睢自用也。
1.
【恣】
(形声。从心,次声。本义:放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恣,纵也。 、 《淮南书》。注:“放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 、 《庄子·大宗师》。李注:“自得貌。”-遥荡恣雎。 、 《荀子·解蔽》-无正而恣雎。 、 《吕氏春秋·禁塞》-而无道者之恣行。 、 《荀子·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 、 《史记·李斯传》-有无下而不恣睢。 、 李白《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身事。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恃恩自恣。
【组词】
恣逆、 恣逞、 恣横、 恣逸、 恣睢、 恣横、 恣擅、 恣骜
2.
【睢】
(形声。从目,隹(zhuī)声。本义:仰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睢,仰目也。 、 《史记·伯夷传》。正义:“仰白目怒貌也。”-暴戾恣睢。 、 《汉书·五行志》。注:“仰目视貌也。”-万众睢睢。
3.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4.
【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用,可施行也。 、 《苍颉篇》-用,以也。 、 《易·益》-利用为大作。 、 《虞书》-五行五用哉。 、 《书·微子》-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 、 《周礼·宰夫》-乘其财用出入。 、 《周礼·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 、 宋·王安石《上五事札子》-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齐,子产用之郑,商君用之秦,仲长统言之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 明·魏禧《大铁椎传》-皆不足用。 、 蔡元培《图画》-用水彩。 、 、 明·魏学洢《核舟记》-又用篆章。
【组词】
用不着、 备用、 实用、 拆用、 用功、 用长、 用板、 用计、 用天因地、 用钱、 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