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5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59:13
息黥补劓(xī qíng bǔ y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停止刺面和割鼻的刑罚,修补残缺的容貌”。这个成语比喻改正错误,恢复本来的面目。
在文学作品中,息黥补劓常用来形容人物经历磨难后重新振作,恢复原有的尊严和地位。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法律或道德讨论中,它可以用来强调改正错误和恢复名誉的重要性。
息黥补劓出自《庄子·大宗师》:“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何为黥汝?何为劓汝?何为息黥补劓?”这里的“黥”和“劓”都是古代的刑罚,分别指刺面和割鼻。成语的演变反映了从具体刑罚到抽象道德改正的转变。
在传统文化中,改正错误和恢复名誉是非常重要的道德观念。息黥补劓**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个人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社会地位。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坚持不懈和自我救赎的故事。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放弃,而是要努力改正错误,恢复自己的尊严。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鼓励那些经历失败或错误的人,告诉他们只要努力,就有可能改正错误,恢复名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风雨过后,息黥补劓,重绽生命的花朵。”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从阴影中走出,面带微笑,象征着从错误中恢复。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鼓舞人心的旋律,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redemption”(救赎)来表达,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强调了从错误中恢复的过程。
息黥补劓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的刑罚制度,也体现了现代社会对改正错误和恢复名誉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积极向上的信息和价值观。
……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
策蹇磨铅,少答非常之遇;~,渐收无用之身。
相传远古时期,意而子去拜见许由,许由问尧为什么会帮助他。意而子回答说:“尧要我躬服仁义而明言是非。”许由又问他尧是怎样教他明白仁义与是非的。意而子回答道:“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
1.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
2.
【黥】
(会意。从黑,京声。刻其面以墨窒之。字亦作“剠”。本义:古代一种肉刑,墨刑的异称)。
刺字。
【引证】
《说文》-黥,墨刑在面也。 、 《书·刑德》-放黥者马竿人面也。
【组词】
黥首刖足、 黥布、 黥首、 黥面、 黥徒
3.
【补】
(形声。从衣,甫声。本义:补衣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补,完衣也。 、 《吕氏春秋·顺说》-田赞衣补衣。 、 唐·白居易《村居卧病》-补褐防寒岁。
【组词】
补衣;补袜;补衬、 补衣
4.
【劓】
(会意。从刀,从鼻。刀割鼻子。本义:劓刑。割鼻的刑罪,古代五刑之一)。
同本义。
【引证】
《书·吕刑》-劓罚之属千。
【组词】
劓鼻、 劓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