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0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07:10
“恰到好处”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正好达到最合适的地步。它强调的是一种精确、适宜的状态,既不过分也不欠缺,达到了最佳的平衡点。
在文学中,“恰到好处”常用来形容描写、情节安排或人物塑造的精准度,如“他的描写恰到好处,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评价食物的调味、衣着的搭配等,例如:“这道菜的盐放得恰到好处,味道刚刚好。”
在专业领域,如艺术、设计或工程中,“恰到好处”可以用来形容作品的完美比例或设计的精确度。
同义词:恰如其分、恰如其时、恰如其愿
反义词:过犹不及、不足为奇、过分
“恰到好处”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字面意思和现代使用基本一致。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就已经被用来形容事物的完美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仍然强调精确和适宜。
在文化中,“恰到好处”体现了中庸之道的思想,即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寻求平衡和和谐。这种思想在的哲学、艺术和日常生活中都有所体现。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满意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完美、和谐和满足的状态,是一种理想的结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恰到好处”来评价朋友的烹饪技巧或同事的工作表现。例如,当朋友做的菜味道刚刚好时,我会说:“这道菜做得恰到好处,非常美味。”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恰到好处,花开满园正当时。”
视觉上,“恰到好处”可以联想到一幅画中色彩和构图的完美平衡。听觉上,它可以联想到一首音乐中旋律和节奏的精准配合。
在英语中,“just right”或“perfect balance”可以对应“恰到好处”。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精确和适宜的概念。
“恰到好处”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帮助我准确地表达对事物完美状态的赞赏。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的多维含义和广泛应用,这将有助于我在未来的交流和创作中更加灵活和精准地使用它。
恰到好处,恰够消息。毋不及,毋太过。
1.
【恰】
(形声。从心,合声。本义:用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恰,用心也。
【组词】
恰恰
2.
【到】
(形声。从至,刀声。本义:到达,达来,去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到,至也。 、 《诗·大雅·韩奕》-靡国不到。 、 《战国策·齐策》-虽隆薛之城到于天。 、 《水经注·江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史记·滑稽列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 李斯《谏逐客书》-功施到今。 、 宋·王安石《伤仲永》-复到舅家。
【组词】
到时、 飞机半夜到北京;官员到后,会就开始了;到头来
3.
【好】
喜好;喜爱。
【引证】
《淮南子·精神》-好憎者,心之暴也。 、 《诗·小雅·鹿鸣》-人之好我。 、 《韩非子·喻老》-好治不病。 、 《论语》-敏而好学。 、 唐·柳宗元《三戒》-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自幼好武术。
【组词】
好表现;好善、 好涵高躅、 好戏子、 好玩
4.
【处】
处所;地方。人或物所在的地方。
【引证】
《广韵》-处,所也。 、 《国语·鲁语上》。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五刑三次,是无隐也。 、 《史记·五帝纪》-迁徙往来无常处。 、 《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迹指示兽处者人也。 、 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饰官城。
【组词】
住处;别处;停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