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4:48
词汇“息除”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出现在特定的语境或专业领域中。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息除”字面意思是指停止、消除或去除某种状态或事物。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指消除疑虑、停止争论或去除疾病等。
由于“息除”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中的使用较少。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医学、法律或**中,可能会有特定的使用语境。
“息”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停止、休息的意思,“除”字则有去除、消除的含义。两者结合,形成了“息除”这个词汇,表示彻底消除或停止某事物。
在传统文化中,“息除”可能与修身养性、消除烦恼等概念相关联。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出现在专业或技术性的文本中。
“息除”给人一种解决问题、达到平静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治愈、和平和安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息除”这个词汇,但它所表达的概念——消除问题、达到平静——是我们经常追求的。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息除”来表达一种内心的平静:
在喧嚣的世界中,
我寻找一片宁静,
息除所有的烦恼,
心灵得以安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宁静的湖边冥想,周围是平静的水面和宁静的森林,这可以象征“息除”带来的内心平静。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息除”的词汇,但表达类似概念的词汇是普遍存在的,如英语中的“eliminate”或“cease”。
“息除”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所表达的概念——消除问题、达到平静——是我们在生活和学*中经常追求的。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在特定语境下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1.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
2.
【除】
(形声。从阜,余声。从“阜”,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本义:宫殿的台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阶级如山石之高下,故从阜。-除,殿阶也。 、 《汉书·王莽传》-自前殿南下椒除。 、 张衡《东京赋》-登自东除。 、 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除绿,草色入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