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5:55
词汇“息顷”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的术语。由于“息顷”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我将尝试从古汉语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息顷”在古汉语中可能指的是“片刻的休息”或“短暂的停顿”。其中,“息”意为休息,“顷”意为片刻或短暂的时间。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息顷”可能用来描述人物在紧张或忙碌的活动后短暂的休息时刻。在口语或现代文学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可能会出现。
“息顷”可能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现代汉语中更常用“片刻”、“休息”等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在古代社会,由于劳动强度大,人们对于休息的需求和重视程度较高,因此“息顷”这样的词汇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休息时间的重视。
“息顷”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放松的场景,如在繁忙的工作后短暂的小憩,给人以舒缓和恢复的感觉。
由于“息顷”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一首诗或故事时,可以使用“息顷”来描绘一个角色在紧张的情节后短暂的平静时刻,增加文本的深度和情感层次。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田野中短暂休息的场景,周围是宁静的自然风光。听觉上,可能是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或者是远处鸟儿的鸣叫。
由于“息顷”是一个较为特定的古汉语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息顷”作为一个古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休息的重视,以及语言在表达时间和动作上的细腻。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对语言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1.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
2.
【顷】
田地面积的单位,等于一百亩。
【引证】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凡为田一顷十二亩半。 、 《吕氏春秋·过理》-筑为顷宫。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一碧万顷。 、 清·洪亮吉《治平篇》-有田一顷。 、 、 《聊斋志异·促织》-田百顷。
【组词】
碧波万顷;顷亩、 顷晦、 顷宫、 一顷地
少顷,短时间。
【引证】
《战国策·秦策》。注:“言未久。”-莅政有顷。 、 《庄子·秋水》-不为顷久推移。
【组词】
俄顷、 顷之、 顷久、 顷息、 顷顷、 顷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