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0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09:01
“厚味腊毒”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从字面上理解,“厚味”可能指的是味道浓郁或深厚的食物,“腊毒”则可能与腌制或保存食物过程中产生的毒素有关。综合来看,这个词汇可能指的是某种味道浓烈且可能含有有害物质的食物。
由于“厚味腊毒”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没有固定的使用方式。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特别的食物或饮品,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或隐喻。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化或地区背景下。
由于“厚味腊毒”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可能是由“厚味”和“腊毒”两个词汇组合而成,用来形容某种特定的食物特性。
在**传统文化中,食物的制作和食用讲究“五味调和”,即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的平衡。因此,“厚味腊毒”可能与这种平衡相悖,强调了食物的某种极端特性。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些传统或地方特色食物,带有一定的神秘感和冒险感。同时,它也可能引起人们对食物安全性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频繁使用,除非是在讨论某些特殊食物或传统烹饪方法时。
在诗歌中,可以将“厚味腊毒”用来形容某种深邃而复杂的情感或体验:
他的爱如厚味腊毒, 深沉而难以抗拒, 一旦品尝,便难以忘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些色彩浓烈、形状奇特的食物,如腌制食品或发酵食品。听觉上,可能联想到烹饪时的嘶嘶声或食物入口时的咀嚼声。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能存在于某些特定的食物文化中,如日本的“味噌”或韩国的“泡菜”。
“厚味腊毒”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角度来探讨食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语言的细微差别。
厚味,喻重禄也。腊,亟也,读若‘广’。昔酒焉,味厚者,其毒亟也。
~,物极必反。
1.
【厚】
(会意。从厂(hǎn),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地壳厚。与“薄”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正月》-谓地盖厚。 、 《礼记·乐记》。注:“深厚,山川也。”-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左传·隐公元年》-厚将崩。 、 《素问·王常政大论》-见于厚土。
【组词】
厚土、 厚地、 厚坤、 厚厚
2.
【味】
(形声。从口,未声。本义:滋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味,滋味也。 、 《周礼·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 《鹖冠子·泰录》-味者,气之父母也。 、 《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 、 《吕氏春秋·察今》-一镬之味。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其味皆苦。 、 、
【组词】
味如嚼蜡、 入味、 味口、 味欲、 口味
3.
【腊】
(形声。从肉,昔声。本义:干肉)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释器》-腊,脯也。 、 《曷·噬》-噬腊肉。 、 《穆天子传》。注:“干鱼。”-鱼腊。 、 《仪礼·有司彻》。注:“腊为庶羞。”-无腊与肤。 、 《晋书·谢安传》-布千匹,腊五百斤。
【组词】
腊肉、 腊人
晒干;制成干肉。
【引证】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组词】
腊田
4.
【毒】
(会意。从屮(象草木初生),毒声。本义:毒草滋生)。
毒物;毒纯洁。
【引证】
《说文》-毒,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 、 《周礼·医师》-聚毒药,以共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