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2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22:13
未决犯:指已经被逮捕并关押,但其案件尚未经过法院审理判决的犯罪嫌疑人。这个词汇强调了犯罪嫌疑人处于法律程序中的一个中间状态,即等待审判的状态。
未决犯这个词汇源自法律术语,强调了犯罪嫌疑人在法律程序中的未决状态。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规范化。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未决犯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社会中,对未决犯的权利保护尤为重视,而在其他社会中,可能更强调社会安全和预防犯罪。
未决犯这个词汇可能引发人们对司法公正、人权保护和社会安全的复杂情感。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等待审判的焦虑和不确定性。
在个人生活中,未决犯的概念可能与法律案件的新闻报道或对司法体系的讨论相关。例如,当讨论某个备受关注的案件时,可能会提及涉案人员的未决犯身份。
在诗歌中,未决犯可以被用来象征等待和不确定性:
在铁窗之后,他是未决犯, 时间的指针,缓缓转动, 等待着,那一天的审判。
结合图片,未决犯可能让人联想到监狱的铁窗、警戒线或法庭的庄严场景。在音乐中,可能会有低沉的旋律来表达等待和焦虑的情感。
在不同语言中,未决犯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相似,即等待审判的犯罪嫌疑人。例如,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可能是"accused"或"defendant"。
未决犯这个词汇在法律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描述了犯罪嫌疑人的法律状态,还反映了司法程序的公正性和效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讨论法律问题。
1.
【未】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引证】
《小尔雅·广诂》-未,无也。 、 《论语·子罕》-未由也已。 、 《论语·宪问》-未之难矣。 、 《公羊传·隐公六年》-吾与郑人未有成也。 、 《吕氏春秋·开春》-吾未有言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未果。 、 唐·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去。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未百步则返。 、
【组词】
未际、 未的、 未从、 未傅、 未遑、 未遇、 未宾、 未集、 未臻、 未极、 未意之志、 未第、 未萌
2.
【决】
(形声。从水,夬(guài)声。本义:疏通水道,使水流出去)。
同本义。
【引证】
《史记·河渠书》-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决所犯,伤人必多。 、 《说文》-决,行流也。 、 《说文通训定声》-人导之而行曰决,水不循道而自行亦曰决。 、 《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 、 《孟子》-决之东方而东流。 、 《汉书·沟洫志》-治水有决河深川。 、 《韩非子·初见秦》-决水而灌之。 、 《史记·秦始皇纪赞》-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 、 《韩非子·五蠹》-鲧禹决渎。 、 、
【组词】
决江、 决汩、 决子军、 决泄
3.
【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本言犬犯人。转注为凡干陵违逆之称。-犯,侵也。 、 《世说新语·自新》-軓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组词】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界、 犯境
触犯,冒犯。
【引证】
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三国演义》-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组词】
犯忌讳;犯阙、 犯颜、 犯鳞、 犯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