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9: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9:45
[曳履] 的字面意思是拖着鞋子走路,形容行走时鞋子不跟脚,拖在地上发出声音。基本含义是指一种不紧不慢、悠闲自在的步态,有时也用来形容人的心情或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曳履] 常用来描绘人物的悠闲或懒散状态,如“他曳履而行,仿佛时间对他来说毫无意义”。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方言或特定语境下,仍可听到。在专业领域,这个词可能不太常见,除非是在描述古代服饰或行为*惯时。
同义词:拖鞋、蹒跚、踱步 反义词:疾步、快跑、急行
同义词中,“拖鞋”更侧重于鞋子的状态,而“蹒跚”和“踱步”则更侧重于步态的缓慢和不稳定。反义词则表示快速或急促的移动。
[曳履] 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曳”意为拖拉,“履”意为鞋子。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常用来形容人的步态或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学作品中仍可见到。
在传统文化中,[曳履]** 有时被用来形容文人的悠闲或不拘小节的生活态度。在某些历史时期,这种步态也可能被视为一种不正式或不庄重的行为。
[曳履] 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悠闲、放松和自在。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早晨、悠长的散步或悠闲的生活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悠闲的周末早晨,穿着拖鞋在公园里曳履而行,感受着微风和阳光,那种放松和自在的感觉至今难忘。
诗歌: 曳履在青石板, 晨光洒满肩。 心随脚步缓, 岁月静好间。
视觉联想:想象一个人在清晨的公园里,拖着鞋子慢慢行走,留下一串长长的足迹,周围是宁静的自然景色。 听觉联想:鞋子摩擦地面发出的轻微沙沙声,伴随着鸟鸣和微风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uffle”或“drag one's feet”,但这些词更侧重于步态的不稳定或缓慢,而不像“曳履”那样带有悠闲和自在的意味。
[曳履] 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蕴含的悠闲和自在的意味使其在某些文学作品和特定语境中仍具有独特的魅力。了解这个词的词源和演变,以及它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的使用,有助于丰富我的语言知识和表达能力。
1.
【曳】
(会意。从申,从丿,丿(yì)亦声。申,伸展。本义:拖,牵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臾曳:束缚捽摔之意。-曳,臾曳也。 、 《礼记·曲礼》-车轮曳踵。 、 《仪礼·士相见礼》。注:“古文作抽。”-武举前曳踵。 、 《楚辞·怨思》。注:“引也。”-曳彗星之皓旰兮。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曳笏却立。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负箧曳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曳屋许许声。(曳屋,指众人把被火烧着的房子拉倒。许许声,指拉倒房子时众人一齐用力的呼哧声。)
【组词】
弃甲曳兵;曳尾泥涂、 曳步、 曳脚慢坡(斜坡):曳布拖麻(曳布披麻披麻带孝、 曳开、 曳兵弃甲
2.
【履】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同本义。
【引证】
《易·坤》-履霜,履虎尾。 、 《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 、 《礼记·玉藻》-履蒯席。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
【组词】
履危、 履亩、 履虎尾、 履迹、 履霜、 涉水如履平地;履冰、 履冰狐、 履坦、 履虚、 履薄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