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5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55:08
词汇“未偶”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探讨。
“未偶”字面意思是指“尚未遇到合适的配偶”或“还没有结婚”。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并不常用,通常会被更常见的词汇如“单身”、“未婚”所替代。
由于“未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专业领域等语境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学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词汇来描述某人尚未婚配的状态,但在现代文学和口语中,更倾向于使用“单身”或“未婚”。
“未偶”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用来描述某人尚未婚配的状态。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更倾向于使用“单身”或“未婚”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在**传统文化中,婚姻被视为人生大事,因此“未偶”可能会带有一定的社会压力和期待。在现代社会,随着观念的变化,人们对婚姻的态度更加开放,单身或未婚状态被更多人接受。
“未偶”这个词汇可能会带给人一种等待或期待的感觉,同时也可能隐含着一种社会期待或压力。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描述自己或他人尚未结婚的状态,可能会更倾向于使用“单身”或“未婚”,而不是“未偶”。
在创作中,可以将“未偶”融入到描述古代人物或特定社会背景下的故事中,以增加文本的历史感和文化氛围。
由于“未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视觉和听觉上的联想较为有限。可能联想到古代的婚嫁场景或相关的传统*俗。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未偶”的词汇,但会有类似的表达来描述未婚状态。
“未偶”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语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学*和使用语言时,了解这些不常用词汇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
【未】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引证】
《小尔雅·广诂》-未,无也。 、 《论语·子罕》-未由也已。 、 《论语·宪问》-未之难矣。 、 《公羊传·隐公六年》-吾与郑人未有成也。 、 《吕氏春秋·开春》-吾未有言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未果。 、 唐·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去。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未百步则返。 、
【组词】
未际、 未的、 未从、 未傅、 未遑、 未遇、 未宾、 未集、 未臻、 未极、 未意之志、 未第、 未萌
2.
【偶】
(形声。从人,禺声。禺,通常读yù,又音ǒu。本义:仿人形制成的木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相人者,像人也。一名俑。-偶,相人也。 、 《淮南子·缪称》-鲁以偶人,而孔子叹。 、 《史记·孟尝君列传》-见偶人与偶人相与语。
【组词】
头偶;偶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