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5:23
词汇“曳曳”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物体或光线轻轻摇曳、摆动的样子。这个词汇给人一种轻盈、柔和、优雅的感觉。
“曳曳”的字面意思是轻轻地拖拉或摇摆。在文学作品中,它常用来形容光影、植物、衣袂等物体的动态美。
“曳”字在古代汉语中就有拖拉、牵引的意思,如“曳引”、“曳车”。随着语言的发展,“曳曳”这个形容词用法逐渐形成,用来形容轻柔的动态。
在**传统文化中,“曳曳”常与自然美、诗意生活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人们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
“曳曳”这个词给人一种温柔、宁静的情感体验,让人联想到夜晚的星空、微风中的柳树,或是舞者的优雅姿态。
在描述自然风光或是创作文学作品时,我可能会使用“曳曳”这个词来增添描述的细腻和美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曳曳的月光,轻抚着沉睡的大地,梦在夜的怀抱中轻轻摇曳。”
想象一幅画面:月光下的湖面,水波曳曳,伴随着轻柔的风声和远处蛙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waying gently”或“flickering softl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轻盈、柔和的感觉是相似的。
“曳曳”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增添了语言的诗意和美感。在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时,我更加欣赏汉语的细腻和多样性。
1.
【曳】
(会意。从申,从丿,丿(yì)亦声。申,伸展。本义:拖,牵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臾曳:束缚捽摔之意。-曳,臾曳也。 、 《礼记·曲礼》-车轮曳踵。 、 《仪礼·士相见礼》。注:“古文作抽。”-武举前曳踵。 、 《楚辞·怨思》。注:“引也。”-曳彗星之皓旰兮。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曳笏却立。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负箧曳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曳屋许许声。(曳屋,指众人把被火烧着的房子拉倒。许许声,指拉倒房子时众人一齐用力的呼哧声。)
【组词】
弃甲曳兵;曳尾泥涂、 曳步、 曳脚慢坡(斜坡):曳布拖麻(曳布披麻披麻带孝、 曳开、 曳兵弃甲
2.
【曳】
(会意。从申,从丿,丿(yì)亦声。申,伸展。本义:拖,牵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臾曳:束缚捽摔之意。-曳,臾曳也。 、 《礼记·曲礼》-车轮曳踵。 、 《仪礼·士相见礼》。注:“古文作抽。”-武举前曳踵。 、 《楚辞·怨思》。注:“引也。”-曳彗星之皓旰兮。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曳笏却立。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负箧曳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曳屋许许声。(曳屋,指众人把被火烧着的房子拉倒。许许声,指拉倒房子时众人一齐用力的呼哧声。)
【组词】
弃甲曳兵;曳尾泥涂、 曳步、 曳脚慢坡(斜坡):曳布拖麻(曳布披麻披麻带孝、 曳开、 曳兵弃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