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0:58: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0:58:15
折射 是一个物理学术语,指的是光或其他类型的波(如声波、电磁波)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密度的变化,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字面意思是指光线或波在通过不同介质时发生的“弯曲”或“转向”。
“折射”一词源自拉丁语“refractus”,意为“破碎”或“断裂”,在17世纪被引入英语,最初用于描述光线的行为,后来扩展到其他波动现象。
在科学普及和文化传播中,“折射”常被用来解释自然现象,如彩虹的形成、海市蜃楼等,增加了公众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折射”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好奇和惊叹,因为它揭示了自然界中微妙而复杂的现象。在文学和艺术中,它可能引发对真实与表象、本质与表征之间关系的深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折射”这个词,但理解折射原理有助于我们解释眼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设备的工作原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你的话语,如光穿越水晶,折射出无数色彩,每一道都是我心中的风景。”
在不同语言中,“折射”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物理概念是普遍适用的。例如,在法语中,“折射”是“réfraction”。
“折射”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不仅在科学领域有精确的定义和应用,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也有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意义。理解“折射”不仅增加了我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也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
1.
【折】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易·丰》-折其右肱。 、 《易·说卦》-兑为毁折。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 、 《周礼·疡医》-折疡之祝药。 、 《仪礼·特牲礼》-设折俎。 、 《左传·哀公元年》-无折骨。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领而死。 、 《淮南子·人间训》-堕而折期髀。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折。 、 《汉书·李广苏建传》-触柱折辕。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组词】
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 折伐、 折首、 折脚铛、 折齿
2.
【射】
(本作“射”。会意。金文字形,象箭在弦上,手(寸)在发放。小篆把弓矢形讹变成“身”字,误。本义:用弓发箭使中远处目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射,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 、 《周礼·保氏》-三曰五射。 、 《礼记·射义》-射者,男子之事也。 、 《汉书·萧望之传》。注:“射之言投射也。”-以射策甲科为郎。 、 《后汉书·光武纪》-射声校尉。 、 《汉书·李广苏建传》-常能为汉伏弩射之。 、 邵长蘅《青门剩稿》-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一贼。
【组词】
射鹄、 射日、 射牛、 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