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57: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57:33
“折子”这个词汇在中文里有多重含义,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折子”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最早可能源自古代的文书制度,官员们需要将报告折叠成小册子形式递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如戏曲和日常用品。
在**传统文化中,“折子”与古代的文书制度和戏曲文化紧密相关。在戏曲中,折子戏是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反映了戏曲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折子”这个词给人一种古老、传统的感觉,同时也带有一种精致和细腻的情感。在戏曲中,折子戏往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使用过折子伞,它的便携性和实用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文化活动中,我也欣赏过折子戏,那种浓缩的表演形式让人印象深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折子”:
在古老的折子书中,
寻找岁月的痕迹,
每一页折叠的记忆,
都是时间的诗篇。
“折子”这个词可以联想到古老的书籍、戏曲表演的场景,以及折叠物品的形态。视觉上,可以想象到古籍的黄页和戏曲舞台的布景;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戏曲中的锣鼓声和演员的唱腔。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折子”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性的语言来表达类似的概念,如“folded book”或“segment of a play”。
“折子”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应用场景。它不仅是一个描述物理形态的词汇,还承载着文化和历史的深厚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灵活运用“折子”这个词,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理解。
1.
【折】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易·丰》-折其右肱。 、 《易·说卦》-兑为毁折。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 、 《周礼·疡医》-折疡之祝药。 、 《仪礼·特牲礼》-设折俎。 、 《左传·哀公元年》-无折骨。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领而死。 、 《淮南子·人间训》-堕而折期髀。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折。 、 《汉书·李广苏建传》-触柱折辕。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组词】
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 折伐、 折首、 折脚铛、 折齿
2.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