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4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44:11
词汇“折席”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方言性质的词汇。根据我目前的知识库,没有确切的定义和广泛的使用记录。因此,我将基于可能的含义和语境进行分析。
“折席”字面意思可能是指折叠席子,席子是一种用草、竹、藤等材料编织的坐垫或卧具。因此,“折席”可能指的是将席子折叠起来的动作或过程。
由于“折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为了营造特定的氛围或描绘特定的场景。在口语中,它可能出现在某些方言或特定地区的日常用语中。
由于“折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折”和“席”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复合词。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席子可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如日本的榻榻米文化。因此,“折席”在这些文化中可能具有特定的仪式感或象征意义。
“折席”可能给人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因为它通常与休息、睡眠等放松状态相关联。
由于“折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具体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折席”来营造一种宁静的氛围:
夜幕低垂,星光点点,
我轻轻折席,入梦乡。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宁静的夜晚轻轻折叠席子的画面,带来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在不同文化中,折叠或整理卧具的动作可能有不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使用“fold the mat”或“roll up the sleeping mat”等表达。
尽管“折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体现了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些生僻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折】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易·丰》-折其右肱。 、 《易·说卦》-兑为毁折。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 、 《周礼·疡医》-折疡之祝药。 、 《仪礼·特牲礼》-设折俎。 、 《左传·哀公元年》-无折骨。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领而死。 、 《淮南子·人间训》-堕而折期髀。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折。 、 《汉书·李广苏建传》-触柱折辕。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组词】
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 折伐、 折首、 折脚铛、 折齿
2.
【席】
(“蓆”的古字。会意。从巾,庶省声。天子诸侯的席有刺绣镶边,故从巾。席用来待广大宾客,故从“庶”省。本义:供坐卧铺垫的用具。后又曾写作“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即筵也。方幅如巾,故从巾。-席,藉也。礼天子诸侯席有黼绣纯饰。 、 《周礼·司几筵》。疏:“初在地者一重,谓之筵。重在上者,即谓之席。”-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 、 《礼记·祭统》注-设之曰筵,坐之曰席。 、 《诗·邶风·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结发同枕席。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觉时之枕席。 、 清·方苞《狱中杂记》-席地而卧。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席地倚墙。
【组词】
席包、 席具、 席户、 席号、 席荐
座位;席位。
【引证】
《孔子家语》-席而无上下,则乱于席次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变色离席。(大惊失色离开座位)。
【组词】
席舍、 席尊、 上席;下席;硬席;专席;来宾席;被告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