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2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2:07
“太仓稊米”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太仓(古代国家的大粮仓)中的稊米(一种细小的米粒)。这个成语比喻事物极其微小或不重要,常用来形容某物在整体中的微不足道。
在文学作品中,“太仓稊米”常用于比喻手法,强调某个人或事物在宏大背景下的渺小。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或正式文书中,它可以用来精确表达某物的微不足道。
“太仓稊米”出自《庄子·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在**传统文化中,“太仓稊米”常用来表达对个人在历史或社会大背景下的渺小感,强调集体主义和谦逊的价值观。
这个成语给人以谦逊和自省的情感反应,提醒人们不要过分自大,认识到自己在世界中的微小位置。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太仓稊米”来形容自己在团队项目中的微小贡献,提醒大家不要忽视每个人的努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宇宙的浩瀚中,我如太仓稊米,微不足道,却也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巨大的粮仓中,无数米粒中的一点点稊米,显得格外渺小。音乐上,可以联想到轻柔的钢琴曲,象征着微小但存在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drop in the ocean”或“a grain of sand on the beach”,都用来形容某物的微小和不重要。
“太仓稊米”这个成语深刻地表达了个人在宏大背景下的渺小感,提醒我们要谦逊和自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有力的比喻工具,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人生百岁内,天地暂寓形。太仓一稊米,大海一浮萍。
1.
【太】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引证】
《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太,大也。 、 《白虎通·五行》-太亦大也。 、 《易·系辞》。注:“大极者。”-易有太极。 、 《书·洛诰》-王入太室裸。 、 《礼记·曲礼》-太上贵德。 、 《后汉书·樊准传》-饮而不损兹曰太。
【组词】
太虚幻境、 太清、 太乙、 太极、 太原;太侈、 太无
2.
【仓】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盖儿,中间象一扇门,下面是进出的口儿,合起来表示仓库这个概念。本义:粮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仓,谷藏也,仓黄取而藏之,故谓之仓。 、 汉·贾谊《论积贮疏》-仓廪实而知礼节。 、 《礼记·月令》。注:“藏祭祀之谷为神仓。”-藏帝藉之收于神仓。
【组词】
谷仓、 仓廒、 仓敖
3. 【稊】 稗子一类的草,子实像糜子:“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米之在太仓乎?”。 杨柳新长出的嫩芽:“枯杨生~。”。
4.
【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米粒琐碎纵横之状。“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米”的字与米、粮有关。本义:谷物和其他植物子实去壳后的子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四注象米,十其介者,九谷之分也。-米,粟实也。象禾实之形。 、 《礼记·明堂位》-米麜有虞氏之痒也。
【组词】
粟米;花生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