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4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48:13
词汇“太仪”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太仪”的字面意思并不明确,它可能是一个古代词汇或专有名词。在一些文献中,“太仪”可能指的是古代宫廷中的礼仪或仪式,尤其是与**有关的重大仪式。
由于“太仪”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它可能出现在描述宫廷生活、礼仪制度或历史**的文本中。
同义词:大典、盛典、仪式 反义词:无(由于“太仪”的特殊性,很难找到直接的反义词)
“太仪”的词源可能与古代汉语中的“太”(表示极大或最高级别)和“仪”(表示仪式或礼仪)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因为其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逐渐淡出日常使用。
在古代**,太仪可能与皇权、礼仪制度和等级制度紧密相关。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仪式和礼仪的重视,以及这些仪式在维护社会秩序和皇权合法性中的作用。
对于现代人来说,“太仪”可能带来一种庄严、神秘和历史的联想。它可能让人想到古代的宫廷、华丽的服饰和复杂的仪式。
由于“太仪”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较小。
在创作中,可以将“太仪”用于描述古代宫廷的场景,或者作为一种象征,代表权力和仪式的庄严。
结合古代宫廷的图像和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太仪”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如宫廷乐曲、华丽的服饰和庄重的仪式场景。
由于“太仪”是一个特定于**古代文化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太仪”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它反映了古代对仪式和礼仪的重视。虽然它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的文化和历史。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我们对语言多样性和历史深度的认识。
1.
【太】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引证】
《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太,大也。 、 《白虎通·五行》-太亦大也。 、 《易·系辞》。注:“大极者。”-易有太极。 、 《书·洛诰》-王入太室裸。 、 《礼记·曲礼》-太上贵德。 、 《后汉书·樊准传》-饮而不损兹曰太。
【组词】
太虚幻境、 太清、 太乙、 太极、 太原;太侈、 太无
2.
【仪】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 《人物志》-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组词】
仪状、 仪观、 仪宇、 仪缀、 仪止、 仪采、 仪相、 仪形、 仪状、 仪望、 仪干、 仪操、 仪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