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3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35:57
“好身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具有出色的身体技能和敏捷的动作。基本含义是指某人在体育、武术、舞蹈或其他需要身体技巧的活动中表现出色,技艺高超。
在文学作品中,“好身手”常用来形容主角或英雄人物的英勇和技艺。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赞美某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灵活和机智。在专业领域,如体育评论或武术表演中,这个词可以用来具体描述**员或表演者的技术水平。
“好身手”这个词汇源于古代对武术和体育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到其他需要身体技巧的领域。
在**文化中,“好身手”常常与武术、体育和舞蹈等传统艺术形式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对身体技能的尊重和赞美。
这个词给我带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健康、活力和专业技能。它激励我在自己的领域追求卓越。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朋友的婚礼上看到一位舞者展示了他的好身手,那场表演令人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步伐如风,好身手在月光下舞动,每一个转身都是诗篇。”
想象一位武术家在晨光中练*,他的动作流畅而有力,伴随着呼吸声和树叶的沙沙声,这就是“好身手”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imble”或“adept”,但这些词没有“好身手”所包含的文化和历史深度。
“好身手”这个词不仅描述了身体技能,还承载了文化和历史的内涵。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尊重和欣赏各种形式的身体艺术。
1.
【好】
喜好;喜爱。
【引证】
《淮南子·精神》-好憎者,心之暴也。 、 《诗·小雅·鹿鸣》-人之好我。 、 《韩非子·喻老》-好治不病。 、 《论语》-敏而好学。 、 唐·柳宗元《三戒》-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自幼好武术。
【组词】
好表现;好善、 好涵高躅、 好戏子、 好玩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
3.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