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5:23
养母:指非亲生母亲但对某人进行抚养和照顾的女性。在法律和伦理上,养母与养子女之间可以形成类似于亲生母子/母女的关系。
养母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养”和“母”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抚养和母亲的意思。在古代汉语中,养母的概念就已经存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养母的角色和意义也在不断演变。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养母的角色和地位有所不同。在一些文化中,养母可能被视为家庭的重要成员,而在其他文化中,养母的角色可能更为复杂和敏感。
养母一词常常让人联想到无私的爱和牺牲,它代表了超越血缘关系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人们对家庭和亲情的理解。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朋友,她的养母在她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了她巨大的支持和爱,这让我深刻理解了养母这一角色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养母一词:
养母的手,温暖如春, 抚慰我心,驱散阴霾。 虽非血缘,爱意深沉, 母爱如海,无边无垠。
养母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家庭场景,如母亲在厨房忙碌的身影,或是母亲轻声哼唱的摇篮曲。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养母的概念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养母可以被称为“adoptive mother”或“foster mother”,这些词汇在语境和法律意义上可能有所区别。
养母一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代表了家庭和亲情的一种形式,也反映了社会和文化对非血缘关系的认知和接纳。通过对养母这一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家庭、亲情和社会关系的多样性。
1.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
2.
【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母亲有乳之形。本义:母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母,牧也。从女。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子也。 、 《苍颉篇》-母其中有两点,象人乳形。 、 《易·说卦》-坤为母。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 《礼记·曲礼》-生曰父曰母,死曰考曰妣。 、 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
【组词】
母难、 母以子贵、 母子、 母族、 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