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3:04
词汇“养殃”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养殃”字面意思是指培养或助长祸害、灾难。其中,“养”通常指培养、养育,而“殃”则指灾难、祸害。结合起来,这个词表达了一种负面意义,即有意或无意地促成不利后果的行为。
由于“养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在一些古文或特定的文学作品中出现,用以描述某种负面行为或后果。
“养殃”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源自古代汉语,用于描述某种负面行为或后果。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的使用频率较低,可能在一些古文或特定的文学作品中出现。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养”与“教”的重要性,而“养殃”则是一个负面词汇,强调了不良行为或决策的后果。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可能用于警示人们避免不良行为,以免带来负面后果。
“养殃”这个词给人一种负面、警示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不良行为或决策的后果,提醒人们要谨慎行事,避免带来不必要的灾难。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常使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如讨论政策决策、个人行为后果时,可以使用“养殃”来强调负面后果的重要性。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养殃”用于描述某个角色因不良行为而导致的悲剧后果,以此来警示读者。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灾难或悲剧场景的画面,以此来强化“养殃”的负面意义。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些悲伤或警示的音乐,以此来增强情感反应。
由于“养殃”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明显。在跨文化比较中,可以探讨类似概念在不同文化中的表达方式。
“养殃”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警示意义,即不良行为或决策可能导致负面后果。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类词汇有助于丰富词汇量,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深度。
1.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
2.
【殃】
(形声。从歺(è),央声。歺,剔肉后残剩的骨头。多与死亡、灾祸有关。本义:祸害,灾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殃,咎也。 、 《广雅》-殃,败也。 、 《释言》-殃,禍也。 、 《礼记·礼运》-众以为殃。 、 《易·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 《楚辞·屈原·涉江》-伍子逢殃兮。
【组词】
殃煞、 殃榜、 殃人货、 殃咎、 殃毒、 殃祸、 殃孽、 遭殃;灾殃
使受祸害败坏;为害。
【引证】
《孟子·告子下》-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 、 《国语》-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
【组词】
殃流妻女、 殃及、 殃及池鱼、 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