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1:44
刑法:刑法是指规定犯罪行为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旨在通过设定犯罪行为的界定、刑罚的种类和适用条件,来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利。
“刑法”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周礼》。随着社会的发展,刑法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刑法体系。
在**,刑法不仅是法律规范,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它体现了国家对犯罪行为的惩戒和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提到“刑法”,人们可能会联想到正义、惩罚、法律的威严等概念。它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严肃和敬畏。
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刑法的基本知识有助于公民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触犯法律。
在诗歌中,可以将“刑法”与正义的主题相结合,创作出富有哲理的作品。
在不同文化中,“刑法”的概念和实施方式有所不同。例如,西方国家的刑法体系可能更加注重个人权利的保护,而东方国家可能更强调社会秩序的维护。
“刑法”作为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利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过程中,深入理解刑法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更好地应用法律知识,促进社会公正和法治建设。
1.
【刑】
同本义。
【引证】
《易·蒙》。注:“兑折为刑。”-利用刑人。 、 《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也。”-刑人之父子也。 、 《韩非子·二柄》-杀戮之谓刑。 、 《易·本命》-阴为刑。 、 《吕氏春秋·音律》。注:“杀也。”-阴将始刑。 、 《史记·项羽本纪》-刑人如恐不胜。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刑马作誓。 、 《史记》-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组词】
刑牛、 刑牲、 刑马
惩罚。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刑其长吏。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五人之当刑。 、 清·方苞《狱中杂记》-彼于刑者。 、 《孟子·梁惠王上》-从而刑之。
【组词】
刑吏、 刑民、 刑臣
2.
【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引证】
《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 《易·蒙》-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 《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 《盐铁论·诏圣》-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 、 《管子·心术》-杀戮禁诛谓之法。 、 《大戴礼记》-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 《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当斩。 、 《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