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5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53:23
词汇“应录受图”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因此,我将基于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进行分析和探讨。
“应录受图”字面意思可以解释为“应该记录并接受图示”。这里的“应”表示应该或必须,“录”指记录或记载,“受”可以理解为接受或接纳,“图”则指图示或图形。
由于这个词汇不是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专业领域,如工程设计、地图绘制等,可能会用到类似的表达,表示需要按照图示进行记录和接受。
由于“应录受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几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技术和工程领域,准确记录和接受图示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严谨和精确,因为它涉及到按照图示进行操作和记录,这在很多领域都是一种专业和负责任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学习和工作中,如建筑、设计、工程等领域,准确理解和执行图示是非常重要的。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应录受图”用于描述一个人在某个任务中必须严格按照指示或图示进行操作的情景,以此来强调任务的重要性和精确性。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工程师在仔细查看建筑图纸的场景,或者一个学生在认真学习地理图册的画面。
在不同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来描述按照图示进行操作的概念,但由于“应录受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在其他语言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明确。
“应录受图”这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专业领域中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强调了按照图示进行操作和记录的重要性,体现了专业性和精确性。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类词汇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提升在特定领域的专业沟通能力。
二十九年伐崇侯,作灵台,改正朔,布王号于天下,受箓应河图。
应圣皇~,化象神明也。
1.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
2.
【箓】
古代帝王自称其受命于天的神秘文书。
【引证】
张衡《东京赋》-高祖膺箫受图,顺天行诛。
【组词】
箓图
簿籍。
【引证】
《新唐书·许世绪传》-隋政不纲,天下摇乱,公姓名已著谣箓。
3.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
4.
【图】
(会意。从囗,从啚。囗(wéi),表示范围。啚(bǐ),“鄙”的本字,表示艰难。合起来表示规划一件事,需慎重考虑,相当不容易。本义:谋划,反复考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图,画计难也。 、 《诗·小雅·常棣》。传:“谋也。”-是究是图。 、 《仪礼·聘礼》-君与臣图事。 、 《公羊传·庄公十三年》-君不图与。 、 《战国策·秦策》-而天下可图也。
【组词】
试图、 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