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2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20:25
应考: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应对考试”,指的是准备并参加考试的行为。它通常涉及学、复以及在考试中展示所学知识的过程。
“应考”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构成由“应”(应对、接受)和“考”(考试、考核)组成。随着教育制度的发展,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和意义逐渐固定。
在,“应考”常常与高考联系在一起,高考是学生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因此“应考”在**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压力。
“应考”往往让人联想到紧张、压力和努力。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成功的渴望,也可能唤起对失败的恐惧。
个人经历中,每次应考都是一次挑战,无论是学校的期末考试还是专业资格认证考试,都需要充分的准备和专注。
在诗歌中,可以将“应考”融入描述学生生活的诗句:
夜深人静时,书页翻飞声, 应考之路,星光伴我行。
视觉上,“应考”可能让人联想到灯火通明的图书馆或安静的教室。听觉上,可能是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或是时钟滴答的计时声。
在英语中,“应考”可以对应为“taking an exam”或“sitting for an exam”,虽然在表达上略有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
“应考”是一个反映教育过程和学态度的重要词汇。它不仅代表了知识的检验,也是个人成长和挑战自我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应考”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与考试相关的复杂情感和行为。
1.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
2.
【考】
(形声。从老省,丂(kǎo)声。按甲骨文、金文均象偻背老人扶杖而行之状,与老同义。本义:老,年纪大)同本义。
【引证】
《说文》-考,老也。 、 《新唐书》-富贵寿考。
【组词】
考寿、 考终、 考终年
去世的父亲。
【引证】
《尔雅》-父为考。 、 《苍颉篇》-考妣延年。 、 《易·蛊》-有子考无咎。 、 《书·酒诰》-奔走事厥考厥长。 、 《礼记·曲礼》-生曰父,死曰考。 、 《礼记·祭法》-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祖考庙。 、 《书·洪范》。按,考者,有子孙为后之称。-五曰考终命。 、 《楚辞·离骚》-朕皇考曰伯庸。
【组词】
考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