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4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48:52
垂挂: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物体从上方悬挂下来,没有支撑,通常是垂直或接近垂直的状态。基本含义是指物体从高处悬挂或垂落,可以是自然状态,也可以是人为放置的结果。
“垂挂”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构成的“垂”字意为向下,而“挂”字意为悬挂。这两个字组合起来,形成了描述物体从高处向下悬挂的词汇。
在不同的文化中,“垂挂”可能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在中国文化中,垂挂的灯笼常常与节日和喜庆相关联。
“垂挂”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自然的美或是某种形式的装饰。它也可能唤起对高处或深渊的敬畏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使用“垂挂”来形容家中的窗帘或是户外看到的瀑布,以此来描述它们的美丽和动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如银,垂挂在夜的帷幕上,星星点点,如同天上的珍珠。”
想象一幅画面:一串串彩灯垂挂在树枝上,伴随着轻柔的音乐,营造出温馨而浪漫的氛围。
在英语中,“垂挂”可以对应为“dangle”或“hang down”,虽然用法相似,但在某些语境下,英语表达可能更加生动或具有动感。
“垂挂”是一个描述物体状态的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应用和象征意义。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我在语言表达中更加准确和生动。
1.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2.
【挂】
(形声。从手,圭(guī)声。本义:区别,区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易·系辞传》:“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古本多作画者,此等皆有分别画出之意。陆德明云:“挂,别也。后人乃云悬挂,俗制挂字耳。”-挂,画也。 、 《仪礼·特牲礼》-挂于季指。 、 《庄子·渔夫》。释文:“别也。”-变更易常以掛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