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3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34:31
悬垂(dangling)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物体悬挂在空中,没有支撑的状态。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它可以指任何事物处于不稳定或未固定的状态。
“悬垂”一词源自汉语,其字面意思即为悬挂的状态。在古代文献中,它常用来描述物体或情感的不稳定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涵盖了更多的语境和意义。
在**文化中,“悬垂”有时与不稳定或未解决的状态相关联,可能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色彩。例如,在描述政治或经济问题时,使用“悬垂”可能暗示这些问题尚未得到妥善处理。
“悬垂”一词可能引发人们对不稳定或未知的恐惧感,同时也可能激发人们对解决问题的渴望。在美学上,悬垂的物体可能被视为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如悬垂的瀑布或悬垂的雕塑。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家中窗帘悬垂不稳的情况,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是看似微小的家居问题,也可能需要及时解决,以避免更大的麻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悬垂”:
悬垂的思绪,如细丝般飘荡,
在无垠的天空中,寻找着归宿。
想象一幅画面:一座古老的桥梁,其悬垂的部分在夕阳下投下长长的影子。配合轻柔的钢琴曲,这样的场景能唤起人们对宁静与美的感受。
在英语中,“dangling”一词与“悬垂”有相似的含义,常用于描述物体悬挂的状态,或在语法中指悬垂修饰语。在不同文化中,对悬垂物体的感知和美学评价可能有所不同。
“悬垂”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应用场景,从字面意思到抽象的心理状态,都能找到其身影。通过对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意识到语言的多样性和深度,以及它在表达和沟通中的重要性。
1.
【悬】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同本义。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悬者植梯接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以叵幅悬之。 、 清·张廷玉《明史》-倒悬之。
【组词】
悬丝诊脉、 悬壁
2.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