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5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52:34
峻险:形容地势高而险峻,也用来形容形势严峻、困难重重。
“峻险”由“峻”和“险”两个字组成,“峻”意为高大、陡峭,“险”意为危险、困难。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常并列使用,形容地势或形势的严峻。
在**文化中,“峻险”常与自然景观相联系,如黄山、华山等,这些地方因其峻险而成为旅游和登山的热点。
“峻险”给人以挑战和敬畏的情感,联想到勇敢和坚韧的精神。
在攀登某座峻险的山峰时,我深刻体会到了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渺小。
在诗歌中:“峻险的山峰,见证了无数勇士的足迹,每一块岩石都诉说着不屈的故事。”
结合图片,可以看到陡峭的山峰和崎岖的山路;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激昂的旋律,象征着攀登的决心和勇气。
在英语中,“峻险”可以对应为“steep and dangerous”或“perilous”,在不同文化中,对于自然景观的描述和感受有所不同。
“峻险”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险峻,也反映了人类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精神。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描述和表达能力。
1.
【峻】
(形声。从山,雋(jùn)声。本义:高而陡峭)。
同本义。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山峻高而蔽日兮。 、 《北齐书·高昂传》-山道峻隘。 、 《韩非子·奸劫弑臣》-是犹上高陵之颠堕峻溪之下而求生。
【组词】
峻危、 峻朵、 峻岭、 峻绝
2.
【险】
(形声。从阜,佥(qiàn)声。从“阜”,与地势有关。本义:地势高低悬殊,难以通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险,阻难也。 、 《礼记·少仪》-军旅思险。 、 《列子·汤问》-毕力平险。 、 《左传·成公二年》-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 《易·坎》-地险,山川丘陵也。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险以远。 、
【组词】
险瘠、 险易、 险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