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0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07:02
“平缓”是一个形容词,字面意思指的是地势平坦、坡度小,或者形容事物发展变化平稳、没有剧烈波动。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可以用来描述人的情绪、语调或行为的平稳、温和。
“平缓”一词由“平”和“缓”两个字组成,“平”指平坦,“缓”指缓慢、不急。在古代汉语中,“平缓”多用于描述地形,后来逐渐扩展到描述其他平稳、温和的状态。
在**文化中,“平缓”常与“和谐”、“稳定”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一种追求平稳、避免冲突的社会心理。
“平缓”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平静的湖面、柔和的阳光和悠闲的午后。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平缓”来形容周末的交通状况,或者描述一个人在压力下的反应。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平缓的河流,轻抚着岸边的芦苇,夜幕下,星光点点,宁静如梦。”
在英语中,“平缓”可以对应为“gentle”或“smooth”,在不同文化中,这些词汇都传达了平稳、温和的含义。
“平缓”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不仅描述了物理空间的平稳,也反映了心理状态的平和。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平缓”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细腻度和准确性。
1.
【平】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平,语平舒也。 、 《诗·小雅·伐木》-终和且平。 、 《素问·调经论》-神气乃平。
【组词】
平典、 平度、 平气、 平远、 平愉、 平睦
2.
【缓】
(形声。从糸(mì),爰(yuán)声。本义:宽松;宽大)。
慢;不急迫。与“急”相对。
【引证】
《广韵》-缓,舒也。 、 《战国策·卫策》-夫人于事己者过急,于事人者过缓。 、 《孟子·滕文公上》-民事不可缓也。
【组词】
缓缓、 缓步代车、 缓辔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