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1:5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1:54:52
词汇“犀筯”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旧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犀”指的是犀牛,而“筯”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筷子。因此,“犀筯”字面意思可能是指用犀牛角制成的筷子。
“犀筯”可能指的是一种用犀牛角制成的筷子,这种筷子因其材质珍贵而显得非常高档和奢华。
由于“犀筯”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可能不太常见。但在古代文学或历史文献中,可能会提到这种用犀牛角制成的筷子,尤其是在描述贵族或皇室的生活时。
“犀筯”一词可能源自古代对珍贵材质的追求,犀牛角因其稀有和坚硬而成为制作高档餐具的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犀牛保护的需要,这种材质的筷子已经非常罕见。
在**古代,犀牛角被视为珍贵的材料,用其制作的物品往往象征着财富和地位。然而,现代社会由于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犀牛角的使用已经受到严格限制。
提到“犀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奢华和尊贵,同时也可能引发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思考。
由于“犀筯”在现代生活中极为罕见,个人可能很难有直接的相关经历。但如果在一个强调传统文化的场合,可能会提及或展示这种古老的餐具。
在创作中,可以将“犀筯”作为一个象征,代表过去的奢华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想象一下用犀牛角制成的筷子,可能会联想到光滑、坚硬的质感,以及在古代宫廷中的宴会场景。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也有使用珍贵材质制作餐具的传统,但具体材质和名称会有所不同。
“犀筯”作为一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对珍贵材质的追求和对奢华生活的描绘。在现代,它更多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存在,提醒我们珍惜自然资源和保护野生动物。
1.
【犀】
犀牛。
【引证】
《说文》-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尾声。 、 《尔雅》郭注-犀,似水牛,猪头,大腹,庳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顶上,一额上,一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椭,好食棘,亦有一角者。 、 《国语·越语》。注:’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有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则无。”-水犀之甲。 、 《汉书·平帝纪》-黄支国献犀牛。 、 《周书·王会篇》。按,犀角搅汤解诸毒药。-正南以文献为献。 、 《墨子·公输》-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
【组词】
犀牛望月、 犀分
犀牛皮。
【引证】
张逸少《北征凯旋诗》-犀衣颁七校,骏骑给千屯。
【组词】
犀帖、 犀革
2. 【筯】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