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47: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47:44
词汇“溢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溢”通常指液体超出容器的边缘,引申为超出、过多;“语”则指言语、话语。因此,“溢语”可以理解为过多的言语或话语超出正常范围。
由于“溢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可能是由“溢”和“语”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以形容言语的过度。
在某些文化中,过多的言语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缺乏自制力。在社交场合,适度的言语被认为是礼貌和智慧的体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说话过多的人,这时候可以用“溢语”来形容他们的说话方式。
在诗歌中,可以用“溢语”来形容一个情感丰富但表达过度的诗人:
他的诗行如溢语般流淌,
情感的海洋淹没了理智的岸。
在不同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来形容说话过多,例如英语中的“verbose”或“long-winded”。
“溢语”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言语的过度。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不同的言语行为。
1.
【溢】
(形声。从水,益声。本作“益”。象水从器皿中漫出。本义:水漫出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溢,器满也。 、 《尔雅》-溢,盈也。 、 《广雅》。按,过满为溢。-溢,满也。 、 《考经·诸侯》-满而不溢。 、 《楚辞》-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惧满溢。 、 清·黄宗羲《原君》-溢于辞。
【组词】
溢决、 溢满
2.
【语】
告诉,使知道。
【引证】
《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 《论语·阳货》-吾语女。 、 《三国志·方使传》-若引其许,若至,语人。 、 晋·干宝《搜神记》-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贫者语于富者曰…
【组词】
语言、 语其友;不以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