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4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47:30
词汇“溢诈”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溢诈”字面意思是指超出正常范围的欺诈行为,即过度的、不正当的欺骗。其中,“溢”意味着超出、过多,“诈”则指欺骗、欺诈。
由于“溢诈”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法律或道德讨论中,可能会提及“溢诈”来强调某种欺诈行为的严重性或超出常规的程度。
“溢诈”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溢”和“诈”两个字组成,没有复杂的演变历史。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但具体使用情况需要查阅古籍。
在强调诚信和法治的社会背景下,“溢诈”这样的词汇可能会被用来批判那些严重违背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行为。
提及“溢诈”可能会引起人们的负面情感反应,如愤怒、不信任和厌恶。它与不诚实、不道德的行为联系在一起。
由于“溢诈”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溢诈”用于描述一个极端的欺诈情节,如:“他的溢诈行为最终导致了整个公司的崩溃。”
由于“溢诈”涉及负面行为,可能会联想到阴暗的画面或紧张的音效,如法庭辩论的场景或警匪片中的紧张对峙。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词汇来实现,如英语中的“excessive deception”。
“溢诈”是一个强调欺诈行为严重性的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特定语境下可以用来加强表达的力度。在学习语言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词汇量和提高表达的精确性。
1.
【溢】
(形声。从水,益声。本作“益”。象水从器皿中漫出。本义:水漫出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溢,器满也。 、 《尔雅》-溢,盈也。 、 《广雅》。按,过满为溢。-溢,满也。 、 《考经·诸侯》-满而不溢。 、 《楚辞》-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惧满溢。 、 清·黄宗羲《原君》-溢于辞。
【组词】
溢决、 溢满
2.
【诈】
(形声。从言,乍声。从言,说明与言论有关。本义:欺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诈,欺也。 、 《尔雅》-诈,伪也。 、 《荀子·脩身》-匿行曰诈。 、 《荀子·富国》-有掎挈伺诈。 、 《吕氏春秋·义赏》-繁战之君,不足于诈。 、 《吕氏春秋·务本》-无功伐而求荣富,诈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 《聊斋志异·狼三则》-禽兽之变诈。
【组词】
诈端、 诈掯、 诈哄、 诈伪、 诈力、 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