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7:0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7:08:10
溢美之辞: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过分夸赞的话语,即言过其实的赞美。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过于夸张、不切实际的赞扬,有时可能带有贬义,暗示这种赞美是出于某种目的而非真诚的。
在文学中,溢美之辞可能用来讽刺或批评那些虚伪的赞美。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对某人或某事的过度赞扬,有时可能带有玩笑的成分。在专业领域,如批评或评论中,它可能用来指出评价中的不实之处。
同义词:夸大其词、过誉之词、虚夸之言 反义词:实事求是、客观评价、中肯之言
溢美之辞这个词汇源自汉语,其中“溢美”意味着超出实际的美,而“之辞”则是指言辞。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就已经出现,用以批评那些不真实的赞美。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使用逐渐扩展到现代汉语中,成为描述过度赞美的常用词汇。
在某些文化中,溢美之辞可能被视为一种社交礼仪,即使知道赞美可能不真实,但仍然接受它作为一种社交润滑剂。然而,在其他文化或情境中,这种过度赞美可能被视为不真诚或甚至是有害的。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虚伪、不真诚和过度夸张的情感。它可能引发对真实性和诚信的思考,以及对过度社交礼仪的批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过某人对我们的工作或成就给予溢美之辞,这时我们可能会感到尴尬或不自在,因为知道这种赞美并不完全真实。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溢美之辞来创造一种讽刺或幽默的效果,例如:
他的画作,如天上的星辰, 每一笔都是神的恩赐, 然而,溢美之辞如风, 吹过,不留痕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作被过度赞美的场景,画面中的人物可能面带尴尬的微笑。听觉上,可以想象一个夸张的赞美声音,声音中充满了不必要的修饰词。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hyperbole”或“over-the-top praise”,它们也有类似的含义,即过度的、不真实的赞美。
溢美之辞是一个描述过度赞美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使用和理解。了解这个词汇不仅有助于我们识别和避免不真诚的赞美,还能帮助我们在表达时更加真实和恰当。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溢美之辞是非常重要的。
雨农遽为之序,且有溢美之辞。
1.
【溢】
(形声。从水,益声。本作“益”。象水从器皿中漫出。本义:水漫出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溢,器满也。 、 《尔雅》-溢,盈也。 、 《广雅》。按,过满为溢。-溢,满也。 、 《考经·诸侯》-满而不溢。 、 《楚辞》-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惧满溢。 、 清·黄宗羲《原君》-溢于辞。
【组词】
溢决、 溢满
2.
【美】
(会意。金文字形,从羊,从大,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本义:味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美,甘也。 、 《管子·五行》。注:“谓甘露醴泉之类也。”-然后天地之美生。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食必珍美。
【组词】
美酒;美甘甘、 美味、 美食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辞】
(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辞,讼也。 、 《后汉书·周纡传》。注:“辞案犹今案牍也。”-善于辞案条教。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