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6:3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6:33:12
宝绶:字面意思是指珍贵的绶带,通常用于象征高贵、荣誉或权力的装饰品。在古代,宝绶常用于帝王、贵族或高级官员的服饰上,用以彰显其地位和权威。
文学:在古典文学中,宝绶常被用来描绘皇室或贵族的奢华生活,如“金碧辉煌的宝殿中,**身披宝绶,威严无比。”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宝绶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可以用来比喻某人拥有极高的地位或荣誉,如“他在这个行业中如同身披宝绶,无人不敬。”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或考古学中,宝绶可能指代具体的文物或历史遗迹,用于研究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服饰文化。
同义词:绶带、勋章、荣誉徽章
反义词:平民、普通、平凡
词源:宝绶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宝”指珍贵,“绶”指系在衣服上的带子。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宝绶的物质形态和象征意义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含义始终与高贵和荣誉相关。
在古代**,宝绶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不同的宝绶代表着不同的官职和等级。在现代社会,宝绶的概念更多地被用于象征性的荣誉和奖励。
宝绶给人以庄重、尊贵和荣耀的联想,它唤起人们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以及对成就和荣誉的向往。
在历史小说中,我曾读到关于宝绶的描述,它让我对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宝绶可以被用来象征永恒的荣耀:
在时光的长河中,
宝绶的光辉永不褪色,
它见证了英雄的荣耀,
也承载了后人的梦想。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身披宝绶的君王站在宫殿的高台上,阳光照耀下,宝绶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背景音乐可以是庄严的古典乐,增强场景的宏伟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象征物品可能是王冠或勋章,它们在不同的文化中都代表着类似的荣誉和地位。
宝绶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也激发了人们对荣耀和成就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宝】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房子里有贝和玉,表示家里藏有珍宝,会意。在西周金文里,又加上一个声符“缶”(古音与“宝”同)。本义:珍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宝,珍也。 、 《诗·大雅·桑柔》-稼穑维宝。 、 《诗·大雅·崧高》-以作尔宝。 、 《谷梁传·定公八年》-宝玉者,封圭也。 、 《国语·鲁语》。注:“玉也。”-以其宝来奔。 、 《论语》-怀其宝。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壁天下人所共传宝也。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戴朱缨宝饰之帽。
【组词】
珠宝;宝函、 珍宝、 宝肆、 宝冕、 宝钏、 宝钗
2.
【绶】
(形声。从糸(mì),受声。本义:丝带。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等。绶带的颜色常用以标志不同的身分与等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绶,绂维也。 、 《小尔雅》。按,绶者,组带之大名。-绂谓之绶。 、 《周礼·幕人》。司农注:“组绶所以系帷也。”-掌帷幕幄帟绶之事。 、 《礼记·玉藻》-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 、 《董巴舆服志》-古者君佩玉,尊卑有序。及秦,以采组连结于繸,谓之绶。 、 《汉书·朱买臣传》-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 、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
【组词】
绶带、 绶笥、 绶囊、 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