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5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56:22
宝胄(bǎo zhòu)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贵族或皇族的后代,特指那些出身显赫、血统高贵的人。在古代,这个词常用来形容皇室成员或贵族子弟,强调其身份的尊贵和特殊。
宝胄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绘那些出身贵族的人物,赋予他们一种高贵的气质和特殊的地位。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小说、古装剧或涉及贵族阶层的讨论中,宝胄会被用来强调人物的出身和背景。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宝胄可能被用来分析贵族阶层的结构和社会影响。
同义词:贵族、皇族、世家子弟、名门之后 反义词:平民、庶民、布衣、草根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强调身份地位和出身背景方面有所不同,宝胄更侧重于指出身的高贵和血统的纯正。
宝胄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宝”指的是珍贵、宝贵,而“胄”则指后代、子孙。随着时间的推移,宝胄逐渐被用来特指那些出身贵族或皇室的后代,强调其身份的尊贵和特殊。
在传统文化中,宝胄一词反映了社会对贵族阶层的尊重和崇拜。在封建社会中,贵族阶层拥有特权和权力,宝胄**一词也体现了这种社会结构和价值观。
宝胄这个词给人一种高贵、尊贵的感觉,同时也可能让人联想到权力、责任和家族荣誉。在个人情感上,这个词可能激发人们对贵族生活的向往或对贵族特权的批判。
在现实生活中,宝胄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人物或贵族家族时,它可以帮助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这些人物的背景和身份。
在诗歌中,宝胄可以用来描绘一个出身显赫的英雄人物,赋予其一种高贵的气质和使命感:
宝胄之后,英姿飒爽,
肩负家族荣耀,心怀天下苍生。
宝胄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华丽景象,如金碧辉煌的宫殿、华丽的服饰和庄严的仪式。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幅描绘贵族生活的古代画卷;在听觉上,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音乐的庄严和优雅。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如“aristocrat”(贵族)或“royal blood”(皇室血统)也用来描述那些出身显赫的人。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含义,强调身份的尊贵和特殊。
宝胄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人的出身和身份,还反映了社会对贵族阶层的价值观和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宝胄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历史人物和贵族家族,同时也能够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宝】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房子里有贝和玉,表示家里藏有珍宝,会意。在西周金文里,又加上一个声符“缶”(古音与“宝”同)。本义:珍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宝,珍也。 、 《诗·大雅·桑柔》-稼穑维宝。 、 《诗·大雅·崧高》-以作尔宝。 、 《谷梁传·定公八年》-宝玉者,封圭也。 、 《国语·鲁语》。注:“玉也。”-以其宝来奔。 、 《论语》-怀其宝。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壁天下人所共传宝也。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戴朱缨宝饰之帽。
【组词】
珠宝;宝函、 珍宝、 宝肆、 宝冕、 宝钏、 宝钗
2.
【胄】
(形声。“胄”古有两个字。小篆字形从肉,由声。本义:头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胄,兜鍪也。从月,由声。 、 《易·说卦》-离为甲胄。 、 《书·伪说命》-惟甲胄起戎。 、 《诗·鲁颂·閟宫》-贝胄朱綅。 、 《礼记·曲礼》-献甲者执胄。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左右免胄而下。 、 《荀子·议兵》-冠軸(胄)带剑。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铠胄皆镔铁。
【组词】
甲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