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0:14
函答:该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通过书信形式进行的回答或回复。在现代语境中,它通常指正式或官方的书信回复,可能涉及法律、商务或其他正式事务的回应。
函答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函”指书信或信封,“答”指回答或回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保持了其基本含义,但在现代通信技术的影响下,其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函答是一种正式和礼貌的沟通方式,尤其在官方或学术交流中。在现代社会,随着电子通信的普及,函答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正式场合仍被视为必要的沟通方式。
函答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正式、严肃和传统的沟通方式。它可能带有一种正式和权威的情感色彩,尤其是在涉及法律或商务事务时。
在个人经历中,函答可能出现在正式的学术或职业环境中,如收到导师的学术建议回复或公司的正式录用通知。
在诗歌中,函答可以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时间的信封里, 我们的函答, 是心灵的墨迹, 书写着岁月的温柔。”
函答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信件、墨水和羽毛笔,以及拆开信封时的期待和惊喜。在视觉上,它可能与古典的书信格式和精美的书法相关联。
在不同语言中,函答的概念可能通过不同的词汇表达,如英语中的“letter of reply”或“response letter”。尽管形式和词汇不同,但基本概念在不同文化中是相似的。
函答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现代通信中使用频率下降,但在某些正式和传统的场合仍具有重要意义。它代表了书面沟通的正式性和权威性,是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函】
(象形。今隶误作函。本义: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圅,舌也。 、 《国语·楚语》。注:“入也。”按,如舌之在口中也。-若合而函吾中。 、 《通俗文》-口上曰臄,口下曰圅。 、 《广雅·释亲》-噱,圅舌也。
2.
【答】
(形声。从竹,合声。①本义:以竹补篱。②答谢,报答)。
回话;应对。
【引证】
《诗·小雅·雨无止》-听言则答。 、 《仪礼·乡射礼记》-既发则答君而俟。 、 陶潜《桃花源记》-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以来。具答之。 、 《乐府诗集·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渔歌互答。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皆缄口不答。
【组词】
应答如流;答教、 答言、 答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