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4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44:25
词汇“征贵征贱”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征贵征贱”字面意思是指征收或征用物品时,不论其价值高低,都一视同仁地征收。这里的“征”指的是征收、征用,“贵”和“贱”分别指价值高和价值低的物品。
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可能出现在关于税收、征兵或征用物资的描述中。例如,在描述古代战争或国家紧急状态时,可能会提到不论物品的价值如何,都要被征用。
该词汇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具体词源不详。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已经不常用,可能只在特定的历史或法律文献中出现。
在古代社会,征贵征贱可能是一种公平原则的体现,旨在确保在国家紧急状态下,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地为国家做出贡献。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严苛法律和战争时期的艰难生活,带来一种沉重和严肃的情感反应。
由于该词汇不常用,个人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但在学*历史或法律时,可能会遇到相关的概念。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征贵征贱”来描绘古代社会的特定场景,增加作品的历史感。
结合古代战争的图片或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征贵征贱”的背景和意义。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概念,例如在古罗马或中世纪欧洲,也有类似的征用政策。
“征贵征贱”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种公平原则。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法律和政策。
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
1.
【征】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 《尔雅》-征,行也。 、 《易·大壮》-壮于趾征凶。 、 《诗·小雅·小宛》-而月斯征。 、 《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先王卜征五年。 、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 古乐府《木兰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唐·李白《送友人》-孤蓬万里征。
【组词】
征鼙、 征衣、 征客、 征鸟、 征盖、 征夫
2.
【贵】
(形声。小篆字形,从贝,臾(guì)声。从“贝”,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贵,物不贱也。 、 《国语·晋语》-贵货而贱土。 、 《老子》-不贵难得之货。 、 《左传·昭公三年》-国之诸市,屦贱踊贵。 、 《汉书·食货志上》-遂白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价)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
【组词】
春雨贵如油;昂贵、 贵腾、 贵踊、 贵贾
3.
【征】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 《尔雅》-征,行也。 、 《易·大壮》-壮于趾征凶。 、 《诗·小雅·小宛》-而月斯征。 、 《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先王卜征五年。 、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 古乐府《木兰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唐·李白《送友人》-孤蓬万里征。
【组词】
征鼙、 征衣、 征客、 征鸟、 征盖、 征夫
4.
【贱】
(形声。从贝,戋(qiān)声。本义:价格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贱,买少也。 、 《汉书·食货志》-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 、 唐·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
【组词】
贱敛贵出、 贱酬、 贱发、 贱贸、 贱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