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02:0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2:05:39
词汇“征货”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其构成部分“征”和“货”来进行分析。
“征”字通常有征集、征收的意思,而“货”字则指商品或货物。结合起来,“征货”可以理解为征集或征收货物的行为。
在商业或物流领域,“征货”可能指的是为了满足特定需求而从市场上征集货物的行为。在军事或紧急情况下,也可能指政府或组织为了应对特殊情况而征收民间的物资。
“征”字在古代汉语中就有征集、征收的含义,而“货”字则一直指代商品。这两个字的结合,形成了“征货”这一词汇,其含义相对直接,没有复杂的演变过程。
在**历史上,政府征货的行为常见于战争、灾害等紧急情况,这种行为往往与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福祉紧密相关。
提到“征货”,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紧急、必要和责任感。在积极的情况下,它代表了团结和互助;在消极的情况下,可能引发对资源分配不公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征货”这一概念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参与慈善活动或社区支援时,可能会遇到类似的概念,如征集物资支援困难群体。
在诗歌中,可以将“征货”用于描绘紧急情况下的团结与努力:
风雨中,我们征货,
为了那一线希望,
手挽手,心连心,
共渡难关,不言弃。
视觉上,“征货”可能让人联想到繁忙的仓库、装载货物的卡车和忙碌的工作人员。听觉上,可能是卡车引擎的轰鸣声和人们的呼喊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quisition goods”或“collect supplies”,具体使用情况会根据上下文而有所不同。
“征货”这一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涉及到的征集和征收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在特定情况下资源的调配和管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特别是在描述紧急或特殊情况时。
1.
【征】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 《尔雅》-征,行也。 、 《易·大壮》-壮于趾征凶。 、 《诗·小雅·小宛》-而月斯征。 、 《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先王卜征五年。 、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 古乐府《木兰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唐·李白《送友人》-孤蓬万里征。
【组词】
征鼙、 征衣、 征客、 征鸟、 征盖、 征夫
2.
【货】
(形声。从贝,化声。本义:财物)。
财物,金钱珠玉布帛的总称。
【引证】
《说文》-货,财也。 、 《书·洪范》。郑注:“掌金帛之官。”-二曰货。 、 《周礼·太宰》。注:“金玉曰货,布帛曰贿。”-商贾阜通货贿。 、 《礼记·曲礼》-司货。 、 《仪礼·聘礼》。注:“货,天地所化生谓玉也。”-多货则伤于德。 、 《国语·晋语》-假货居贿。 、 、 《韩非子·五蠹》-而货财寡。 、 《史记·项羽本纪》-贪于财货。 、 《商君书·立本》-治行则货积。 、 《聊斋志异·促织》-居为奇货。
【组词】
货儿、 货易、 货财、 货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