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51: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51:28
征象:这个词通常指的是某种疾病、现象或的外在表现或迹象。在医学领域,征象特指患者身体上的异常表现,这些表现可以被医生观察到,并用于诊断疾病。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征象可以指任何可以观察到的现象,这些现象暗示或预示着更深层次的情况或。
“征象”一词源自汉语,由“征”和“象”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征”有征兆、迹象的意思,“象”则指形象、现象。随着语言的发展,“征象”逐渐被用于描述各种可观察的现象,特别是在医学和科学领域。
在**文化中,“征象”常常与预测和预示相关联,如古代的占卜和风水学中,人们会观察自然界的征象来预测未来的吉凶。
“征象”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不确定性、变化和观察。它可能引起人们对即将发生**的好奇和警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观察到一些征象,比如天气的变化、身体的不适,这些征象提醒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诗歌中,可以将“征象”用于描绘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如“晨露是夜晚温柔的征象”。
在英语中,“征象”可以对应为“symptom”(医学征象)或“sign”(一般征象)。不同文化对征象的解读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征象”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在不同领域和语境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了解和识别征象对于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至关重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征象”的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1.
【征】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 《尔雅》-征,行也。 、 《易·大壮》-壮于趾征凶。 、 《诗·小雅·小宛》-而月斯征。 、 《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先王卜征五年。 、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 古乐府《木兰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唐·李白《送友人》-孤蓬万里征。
【组词】
征鼙、 征衣、 征客、 征鸟、 征盖、 征夫
2.
【象】
(象形。甲骨文字形,突出其长鼻。本义:大象,一种哺乳动物)。
象科的,特别是象属(Elephas)和非洲象属(Loxodonta)的体型极大而粗重的几乎无毛的四足动物。
【引证】
《说文》-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像鼻牙四足尾 之形。 、 《山海经·南山经》-祷过之山多象。 、 《汉书·司马相如传》-穷奇象犀。 、 《汉书·张骞传》-其民乘象以战。 、 《诗·鲁颂·泮水》-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
【组词】
象口、 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