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2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27:27
词汇“曲须”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的可能含义和用法。
“曲须”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弯曲的须”,其中“曲”指的是弯曲的形状,“须”通常指的是动植物体上的细长部分,如胡须、触须等。
由于“曲须”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些动物的触须或人物的胡须弯曲的形态。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出现。
同义词:弯须、曲须、弯须 反义词:直须(如果指的是胡须或触须的形态)
由于“曲须”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难以追溯。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类似的描述,但具体的使用情况需要进一步的文献研究。
在某些文化中,胡须或触须的形态可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但“曲须”作为一个词汇,其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并不明显。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曲须”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它更多是一个描述性的词汇,用于形容某些物体的形态。
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到“曲须”这个词汇。它更多出现在特定的文学创作或描述中。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曲须”来形容夜晚的月光在湖面上形成的弯曲光影:
月光如曲须, 轻抚湖面波。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只猫的触须在微风中轻轻弯曲的画面。结合音乐,可能联想到柔和的旋律,如同曲须般柔软。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弯曲的须,但其使用情况和含义可能会有所不同。
“曲须”作为一个词汇,其使用范围非常有限,主要用于文学描述或特定领域的描述。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下,它可以提供精确的描述。通过对“曲须”的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词汇的多义性和语境依赖性。
1.
【曲】
乐曲,歌曲。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五更转曲。
【组词】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引证】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不复能终曲。
2.
【须】
(本字作“须”。后来写成有鬚,现在又简化为“须”。象形。从页,从彡,页(xié),头,彡(shān),表毛饰。指人面上的毛。本义:胡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须,面毛也。 、 《礼记·礼运》引《说文》-须,谓颐下之毛。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有君子白皙鬒须眉。 、 《礼记·玉藻》-大夫以鱼须文竹。 、 《汉书·高帝纪》-美须髯。 、 《乐府诗集·木兰诗》-下担捋髭须。 、 《汉书·李广苏建传》-须发尽白。
【组词】
须眉浊物、 虬须、 银须;黄须;长须;软须;须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