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4:51: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51:54
水漫地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水淹没了地面”,通常指的是由于降雨过多、河流泛滥、水库泄洪等原因导致的水位上升,使得地面被水覆盖的情况。
“水漫地”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水”和“漫地”两个词组成,没有复杂的演变历史。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达方式也常见,如“水溢”、“水涨”等。
在**文化中,水漫地往往与自然灾害联系在一起,如洪水、暴雨等。在传统观念中,水漫地有时也被视为不祥之兆,可能引发人们的恐慌和不安。
“水漫地”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灾难、损失和不便。它可能引发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安全感的渴望。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曾经遭遇过洪水或暴雨导致的水漫地情况,这个词汇可能会唤起一些不愉快的记忆,如交通中断、财产损失等。
在诗歌中,可以将“水漫地”作为一种象征,表达生活中的困境或情感的泛滥:
心中的悲伤如水漫地,
无声无息,却无处可避。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水漫地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表达的灾害意义是普遍的。例如,英语中可能会用“flooded”或“inundated”来描述类似情况。
“水漫地”这个词汇在描述自然灾害时非常直观和形象,它不仅传达了水淹没地面的物理现象,还蕴含了人们对这种自然现象的情感反应和社会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信息和情感。
1.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
2.
【漫】
(形声。从水,曼声。本义:水过满向外流)。
同本义。
【引证】
《三国志·吴主传》-诸山崩,鸿水溢。 、 《世说新语·文学》-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 、 宋之问《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
【组词】
漫溢、 漫口、 水漫金山;漫溃、 漫泄、 漫流、 漫然、 漫滋、 漫衍
3.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