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5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5:17
词汇“水澨”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水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水澨”的字面意思是指水边的小块平地,或者是水边的浅滩。在古代文献中,它常常用来描述水边的自然景观。
在文学作品中,“水澨”常被用来营造一种宁静、自然的氛围。例如,在古代诗词中,诗人可能会用“水澨”来形容湖边或河边的景色,以此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水澨”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它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
在古代**,文人墨客常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进行创作,水澨作为水边的一种景观,常常出现在他们的作品中,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欣赏。
“水澨”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宁静、恬淡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水边的宁静景色,以及那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惬意生活。
在现代生活中,“水澨”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我们在描述自然景观时,可以尝试使用这个词汇,以增添文雅和古朴的气息。
在创作诗歌或散文时,可以尝试使用“水澨”这个词汇,例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水澨的画面:清晨的阳光洒在水面上,水边的芦苇随风轻轻摇曳,远处传来渔舟的歌声,整个画面宁静而美丽。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水澨”的词汇,但可以找到描述水边景观的类似词汇,如英语中的“water's edge”或“shore”。
通过对“水澨”这个词汇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韵味和美感,同时也能够在现代语境中灵活运用这个词汇,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古雅词汇,对于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具有重要意义。
1.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
2.
【澨】
水名 。在湖北省境。
【引证】
《书·禹贡》。左传:“句澨、雍澨、薳澨,其地在今湖北襄阳府宜城县北。”-过三澨,至于大别。
水边。
【引证】
《说文》-澨,埤增水边土人所止者也。从水,筮者。 、 《左传·成公十五年》。注:“水涯也。”-则决睢澨。 、 《楚辞·湘夫人》-夕济兮西澨。 、 明·徐光启《甘薯疏序》-方舆之内,山陬海澨,丽土之毛,足以活人者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