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01: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01:20
词汇“次息”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的可能含义和用法。
“次息”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次要的休息”或“短暂的休息”。它由“次”和“息”两个字组成,其中“次”通常表示次要的、第二位的,而“息”则表示休息、呼吸。
由于“次息”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短暂的休息或间歇,但在日常口语和专业领域中几乎不会出现。
“次息”的词源较为简单,由“次”和“息”两个常用汉字组成。在历史演变中,这个词汇可能因为其表达的含义较为模糊或不常用而逐渐淡出日常语言的使用。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次息”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特定的休息方式或习惯,但由于其不常用,具体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意义难以确定。
由于“次息”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短暂的休息或间歇,给人一种轻松或暂时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遇到或使用“次息”这个词汇。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表达方式,因此在实际交流中很少有机会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次息”来描绘一种短暂的宁静时刻:
在繁忙的都市中,
我寻找一处次息,
让心灵得以片刻安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人们在繁忙生活中寻找短暂休息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轻柔的音乐或自然的声音,象征着休息和放松。
由于“次息”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难以进行比较。
通过对“次息”这个词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它可能在一些特定的文学作品或表达中出现,但在日常交流中并不常见。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汉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但在实际使用中需要谨慎,避免造成沟通障碍。
1.
【次】
(形声。从欠,二声。本义:临时驻扎和住宿)。
同本义。
【引证】
《礼记·檀弓上》注-次,舍也。 、 《左传·襄公十八年》-楚师伐郑,次于鱼陵。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泰伯素服郊次。 、 《书·泰誓中》-王次于河朔。
2.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