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55: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55:58
放射性是指某些元素的原子核不稳定,能够自发地发生衰变,释放出粒子(如α粒子、β粒子)和/或电磁辐射(如γ射线)的性质。这种性质通常与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的特定组合有关。
放射性一词源自拉丁语“radio”(意为“放射”)和“activity”(活动性)。该词汇在19世纪末由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首次提出,用于描述铀化合物发出的神秘辐射。
放射性在20世纪的核能开发、核武器制造和核事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核事故引发了全球对放射性污染和核安全的广泛关注。
放射性往往与危险、恐惧和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它可能引发人们对健康风险、环境破坏和未来世代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放射性可能与医学检查(如X光)或职业暴露(如核电站工作人员)相关。了解放射性的基本知识有助于做出更安全的决策。
在诗歌中,放射性可以被用来比喻不可见但强大的力量:
“在黑暗的深处,放射性的光芒 穿透了时间的帷幕,揭示了秘密。”
在不同语言中,放射性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概念(不稳定原子核的自发衰变)是普遍的。例如,在日语中,放射性被称为“放射能”(ほうしゃのう)。
放射性是一个复杂且多面的概念,涉及科学、医学、环境和安全等多个领域。了解放射性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一词汇的准确含义和用法对于专业交流和日常对话都是至关重要的。
1.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2.
【射】
(本作“射”。会意。金文字形,象箭在弦上,手(寸)在发放。小篆把弓矢形讹变成“身”字,误。本义:用弓发箭使中远处目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射,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 、 《周礼·保氏》-三曰五射。 、 《礼记·射义》-射者,男子之事也。 、 《汉书·萧望之传》。注:“射之言投射也。”-以射策甲科为郎。 、 《后汉书·光武纪》-射声校尉。 、 《汉书·李广苏建传》-常能为汉伏弩射之。 、 邵长蘅《青门剩稿》-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一贼。
【组词】
射鹄、 射日、 射牛、 射利
3.
【性】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 、 《广雅》-性,质也。 、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 、 、 《荀子·性恶篇》-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 《白虎通》-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 、 《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荀子·正名篇》-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组词】
性根、 性行、 性气、 个性、 禀性、 性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