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3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35:52
悬疣附赘(xuán yóu fù zhu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悬挂的疣和附着的赘生物。这个成语比喻那些多余无用的事物或累赘。
在文学作品中,悬疣附赘常用来批评文章或论述中的冗余部分,强调简洁的重要性。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不必要的负担或累赘。在专业领域,如编辑或写作指导中,这个成语用来指导去除不必要的细节,使内容更加精炼。
悬疣附赘出自《庄子·人间世》:“悬疣附赘,不知其为病也。”原意是指身体上的疣和赘生物,后来引申为比喻语言或行为上的多余部分。
在传统文化中,简洁和精炼被视为美德。悬疣附赘**这个成语反映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在表达和行动中去除不必要的部分,追求效率和清晰。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指向的是不必要和累赘的事物。在使用时,它可能引起人们对简洁和效率的追求,以及对冗余和累赘的厌恶。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批评那些过于复杂且不必要的程序或规定,强调简化流程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这繁星点点的夜空, 悬疣附赘的云朵, 悄然离去, 留下纯净的宇宙。”
视觉上,悬疣附赘可能让人联想到杂乱无章的场景,如杂草丛生的花园。听觉上,它可能让人想到嘈杂无序的声音,如混乱的市场。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dundant”或“superfluous”,它们也有多余和累赘的含义,但文化背景和使用情境有所不同。
悬疣附赘这个成语在强调简洁和去除不必要部分方面非常有用。它不仅在文学和专业领域有应用,也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识别和去除累赘,提高效率和清晰度。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彼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疚溃痈,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
参伍于仁义礼乐之中,~,特已甚焉。
1.
【悬】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同本义。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悬者植梯接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以叵幅悬之。 、 清·张廷玉《明史》-倒悬之。
【组词】
悬丝诊脉、 悬壁
2.
【疣】
皮肤病名。
【引证】
《说文》-肬,赘也。从肉,尤声。 、 《广雅》-肬,肿也。 、 《荀子·宥坐》。注:“结肉。”-今学曾未如肬赘。
用同“尤”。怨恨,归咎;过失。
【引证】
汉·牟融《理惑论》-三皇之时,食肉衣皮,巢居穴处,以崇质朴,岂复须章黼之冠,曲裘之饰哉。然其人称有德,而孰疣之。
3.
【附】
(形声。从阜,付声。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bù)本义:小土丘。《说文》:“附娄,小土山也。”)。
沾着,附着。
【引证】
《诗·小雅·角弓》-如涂涂附。 、 《考工记·轮人》-是故涂不附。 、 马中锡《中山狼传》-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
【组词】
附缠、 附离
4.
【赘】
(会意。从敖贝。敖犹“放”,贝与财富有关。本义:抵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赘,以物质钱也。 、 《广雅》。按,以物得钱也。-赘,得也。 、 《淮南子·俗》-卖子与人作奴婢名曰赘子。 、 《汉书·严助传》-间者,数年岁比不登,民待卖爵赘子以接衣食。
【组词】
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