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7: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7:21
词汇“[燋稿]”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或者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术语。由于该词汇的资料较少,我将尝试从已有的信息中进行分析。
“燋稿”字面意思可能与“烧焦的稿件”有关,其中“燋”意为烧焦,“稿”通常指书写或印刷的材料。因此,“燋稿”可能指的是被火烧焦的文稿或书籍。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其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用于描述古代文献或书籍因火灾而损毁的情景。在专业领域,如果涉及到古籍保护或文物修复,可能会提及“燋稿”来指代受损的文献。
由于“燋稿”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燋”和“稿”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复合词,用于描述特定的损毁状态。
在古代,文献和书籍的保存非常重要,因此“燋稿”可能在当时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象征着知识和文化的损失。
提到“燋稿”,可能会让人感到惋惜和遗憾,因为它代表了知识和历史的损失。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燋稿”。
在创作中,可以将“燋稿”用于描述一个古老的图书馆在火灾中被毁的场景,以此来表达对文化遗产的珍视和对历史的尊重。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古老的图书馆,书架上摆放着许多古籍,突然一场大火席卷而来,书页被烧焦,空气中弥漫着烟雾和纸张燃烧的味道。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燋稿”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能存在于描述书籍或文献损毁的词汇中。
“燋稿”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意义主要集中在描述文稿或书籍因火灾而损毁的状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背景,并在适当的语境中使用。
1.
【燋】
假借为“憔”。憔悴。
【引证】
《淮南子·泛论》。注:“悴也。”-燋而不讴。
【组词】
燋矢、 燋悴、 燋然
2.
【槁】
(形声。从木,高声。本义:草木枯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槀,木枯也。 、 《易·说卦传》-离为科上槁。 、 《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 、 《荀子·劝学》-虽有槁暴。 、 《楚辞·九叹·远逝》-草木摇落,时槁悴兮。 、 《孟子·梁惠王上》-则苗槁矣。 、 《荀子·王霸》-及以燕赵起而攻之,若振槁然。 、 《孟子·公孙丑上》-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 《史记·礼书》。索隐:“干叶也。”-举若振槁。
【组词】
槁干、 槁腐、 槁败、 槁落、 败槁布地;槁箨、 槁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