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0:4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0:49:07
“乐道安命”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乐于遵循道德准则,安心接受命运的安排。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顺应自然、接受现实的生活态度,不强求、不抱怨,而是在道德的指引下,平静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境遇。
“乐道安命”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一种生活态度,即在遵循道德的同时,接受命运的安排。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普及,成为描述一种平和心态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而道家思想则强调顺应自然。因此,“乐道安命”这个成语融合了这两种思想,体现了在复杂社会中保持内心平和的智慧。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平和与接受。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和道德坚守的人,这种态度能够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困难时期,那时我常常用“乐道安命”来提醒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态,接受现实,不抱怨,不强求,这种态度帮助我度过了那些艰难时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风雨中,我乐道安命,
心随自然,不问前程。
道德之光,照亮夜行,
命运之舟,顺流而行。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山水画,或是平静的海面。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轻柔的自然声音,如溪流声或风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cceptance”或“stoicism”,强调接受现实和保持内心的平静。
“乐道安命”这个成语对我来说,是一种在复杂生活中保持内心平和的智慧。它提醒我在面对挑战时,应该保持道德的坚守和接受现实的态度。这种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深化了我对生活态度的理解。
乐守正道而安于天命。
1.
【乐】
(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 、 《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 、 《礼记·世本》-伶伦作乐。 、 《周礼·保氏》-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 、 《吕氏春秋·慎行论》-以乐传教。
2.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
3.
【安】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同本义。
【引证】
《尔雅》-安,定也。 、 《庄子·天地》-共给之为安。 、 《周书·谥法》-好和不争曰安。 、 《仪礼·少牢礼》-心皆安下切上。 、 《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 宋·苏洵《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谢庄遂安。
【组词】
安睡;安寝;安抵、 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 安帖、 安席
4.
【命】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命,使也。 、 汉·蔡邕《独断》-出君下臣名曰命。 、 《贾子·礼容》-语下命者,制令也。 、 《文选·闲居赋序》注-凡尊者之言曰命。 、 《诗·大雅·卷阿》-维君子命。 、 《仪礼·燕礼》-某固辞不得命。 、 《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命田舍东郊。 、 《列子·汤问》-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 清·周容《芋老人传》-命妪煮芋。 、 白居易《琵琶行序》-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组词】
命酌、 命席、 命酒、 命乐、 命官、 命材、 命事、 命使、 命将、 命相、 命讨、 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