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3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31:53
“尽节竭诚”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竭尽忠诚,坚守节操。其中,“尽节”指的是坚守道德原则,不屈不挠;“竭诚”则是指全心全意,忠诚不二。整个成语强调的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忠诚和正直的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尽节竭诚”常用来形容忠臣义士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依然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书面语中,它可以用来强调某人的忠诚和正直。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伦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职业道德和责任。
同义词:忠心耿耿、忠诚不渝、矢志不渝 反义词:背信弃义、见利忘义、变节投降
“尽节竭诚”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个人品德和忠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其具体应用可能有所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忠诚和节操被视为非常重要的品德。因此,“尽节竭诚”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常被用来评价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表现。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直、坚定和忠诚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坚守原则的人,激发人们对正义和忠诚的尊重和向往。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坚守原则和忠诚的情况。例如,在面对不公正的待遇时,我选择了尽节竭诚,坚持自己的立场,最终赢得了同事和上级的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风雨中,我尽节竭诚,
不为浮华所动,
坚守心中的灯塔,
照亮前行的路。
视觉上,“尽节竭诚”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忠臣的形象,如岳飞或文天祥的雕像,他们坚定而庄重的面容。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戏曲中表现忠臣义士的激昂唱段。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oyal and steadfast”或“faithful and unwavering”,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忠诚和坚定原则的含义是相似的。
“尽节竭诚”这个成语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不仅强调了忠诚和正直的重要性,也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定。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提升表达的深度和力度。
1.
【尽】
(尽原为“盡”的俗字;今为“盡”的简化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盡,器中空也。
【组词】
尽觞、 尽光
竭;完;没有了。
【引证】
《广韵》-尽,竭也,终也。 、 《小尔雅》-尽,止也。 、 《墨子经》-尽莫不然也。 、 《礼记·哀公问》。疏:“谓竭尽。”-固民自尽。 、 《孟子》-尽信书。 、 《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 《孟子》-尽信书。 、 《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 《墨子·公输》-攻械尽。 、 《墨子·七患》-民力尽于无用。 、 《荀子·哀公》-马力尽矣。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林尽水源。 、 唐·王维《观猎》诗-雪尽马蹄轻。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以尽吾齿。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三戒》-尽其肉。 、 《资治通鉴》-烧尽北船。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必尽吾力。 、 《聊斋志异·狼三则》-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组词】
尽言、 尽志、 尽哀、 尽盘将军、 尽敬
2.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引证】
《说文》-節,竹约也。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组词】
节根、 节旄、 节粉、 节槎、 节次
3.
【竭】
(形声。从立,曷声。本义:背举;用肩背负)。
同本义。
【引证】
《礼记·礼运》。注:“犹负戴也。”-五行之动,迭相竭也。
4.
【诚】
(形声。从言,成声。本义:诚实,真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诚,信也。 、 《礼记·郊特牲》-币必诚。 、 《礼记·中庸》-诚者自成也。 、 《列子·汤问》-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 《汉书·赵广汉传》-行之发于至诚。 、 韩愈《祭十二郎文》-乃能衔哀致诚。
【组词】
诚款、 诚敬、 诚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