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31: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31:20
“下火”这个词汇在中文里有多重含义,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下火”一词源自中医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日常用语中,用于描述情绪和气氛的缓和。
在**文化中,“下火”与中医的养生理念紧密相关,强调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来调节身体和情绪。
“下火”这个词给人一种平静和舒适的感觉,联想到清凉的饮品和宁静的环境。
在炎热的夏天,我常常会选择一些具有“下火”功效的食物,如绿豆汤,来帮助身体降温。
在诗歌中,可以将“下火”比喻为心灵的净化:
炎炎夏日,心火如炉, 一杯清茶,下火无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ol down”或“calm down”,但这些表达更多指的是情绪的缓和,而不是身体的调节。
“下火”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应用,不仅涉及到医学和饮食,还与情绪管理有关。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深入理解中文文化和语言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