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2: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2:01
厮闹: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互相吵闹、打闹,通常指小规模的争执或不严肃的冲突。在现代汉语中,它常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行为的不成熟或不恰当。
厮字在古代汉语中有“互相”或“彼此”的意思,闹则指吵闹或喧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厮闹”,意思也逐渐固定为互相吵闹。
在**文化中,适当的嬉戏和打闹被认为是健康和正常的社交活动,但过度的厮闹则可能被视为不成熟或不礼貌。
厮闹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童年时光的快乐和无忧无虑,但也可能让人感到不安或烦躁,特别是当它发生在不恰当的场合时。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厮闹是与朋友们在操场上度过的快乐时光的代名词,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至今仍让我怀念。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厮闹”:
在春日的阳光下,孩子们厮闹,
笑声如银铃,响彻云霄。
想象一群孩子在公园里追逐嬉戏,笑声和欢呼声交织在一起,这种场景和声音可以很好地诠释“厮闹”。
在英语中,“厮闹”可以对应为“horseplay”或“roughhousing”,这些词汇同样描述了一种不正式的、通常是友好的身体互动。
厮闹这个词虽然简单,但它涵盖了从童年快乐到社交不当的多种情感和行为。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多重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描述场景。
1.
【厮】
(从广,斯声。广(yǎn),就山崖作成的房子。厂(hǎn)山石之崖。“斯”也有表义作用。《汉书·严助传》“厮舆之卒”。颜师古注:“厮,析薪者。”“斯、析”都有“劈开”义。本义:古代干粗活的男性奴隶或仆役;服杂役者)。
同本义。
【引证】
《史记·苏秦传》。正义:“谓炊烹供养杂役。”-厮徒十万。 、 《汉书·严助传》。注:“析薪者也。”-厮舆之卒。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厮役扈养,死者数百人。 、 《战国策·韩策》-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而厮徒在其中矣。
2.
【闹】
(会意。从市,从門(斗)。市场上的争吵、喧闹。本义:嘈杂,喧扰)。
同本义。
【引证】
韩愈《食虾蟆》-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 、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召闹取怒。 、
【组词】
闹里、 人声吵闹;喧闹、 闹耳朵、 闹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