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7:27
词汇“[厮舍]”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可能的古代汉语含义和现代汉语中的类似词汇来进行分析。
在古代汉语中,“厮”通常指仆人或下人,而“舍”可以指住所或房屋。因此,“厮舍”可能指的是仆人居住的地方,即仆人的住所或下人的宿舍。
由于“厮舍”不是一个现代常用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几乎不会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能会描述贵族或富人的家中仆人居住的地方。
“厮”和“舍”都是古代汉语词汇,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些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会使用“仆人住所”或“员工宿舍”等更为现代的词汇。
在封建社会中,仆人和主人的生活区域是分开的,“厮舍”反映了当时社会等级和阶级差异。
对于现代人来说,“厮舍”可能会引起对古代社会结构和阶级差异的联想,可能会带有一定的历史感和文化距离感。
由于“厮舍”不是一个现代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很少会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厮舍”作为一个历史背景元素,用于描述古代家庭的生活场景,增加作品的历史氛围。
结合古代建筑的图片或视频,可以更好地理解“厮舍”的视觉形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戏曲中对仆人生活的描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厮舍”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能会使用描述仆人或员工住所的词汇。
“厮舍”作为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状态和阶级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极低,但在学习和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结构时,它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1.
【厮】
(从广,斯声。广(yǎn),就山崖作成的房子。厂(hǎn)山石之崖。“斯”也有表义作用。《汉书·严助传》“厮舆之卒”。颜师古注:“厮,析薪者。”“斯、析”都有“劈开”义。本义:古代干粗活的男性奴隶或仆役;服杂役者)。
同本义。
【引证】
《史记·苏秦传》。正义:“谓炊烹供养杂役。”-厮徒十万。 、 《汉书·严助传》。注:“析薪者也。”-厮舆之卒。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厮役扈养,死者数百人。 、 《战国策·韩策》-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而厮徒在其中矣。
2.
【舍】
(象形。小篆字形,上端象屋顶,下端象建筑物的基础。中间是客舍招徕顾客的幌子。本义:客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客店也。周礼之庐也,路室也,候馆也,皆是。-舍,市居曰舍。 、 《仪礼·觐礼》。注:“犹致馆也。”-天子赐舍。 、 《庄子·说剑》-夫子休就舍。 、 《孟子·离娄上》-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至舍,四支僵不能动。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组词】
旅舍、 舍馆、 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