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2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24:24
打蔫儿: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植物因缺水或环境不适而变得萎靡不振,叶子下垂。在人的比喻用法中,它指的是人因疲劳、生病或情绪低落而显得无精打采、精神不振。
在文学作品中,打蔫儿常用来形容人物状态,如“他像一株打蔫儿的植物,坐在角落里,眼神空洞。”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说“昨晚没睡好,今天整个人都打蔫儿了。”在专业领域,如农业或园艺,这个词汇则更多用于描述植物的状态。
同义词:萎靡、无精打采、蔫巴、颓废 反义词:精神抖擞、生气勃勃、神采奕奕
打蔫儿一词源于北方方言,最初用于描述植物的状态,后来逐渐扩展到人的状态描述。在语言的演变中,它从一个具体的植物状态描述词变成了一个更广泛的比喻用语。
在文化中,植物常常被用来比喻人的状态,打蔫儿*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观察的细致入微,以及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状态相联系的文化惯。
打蔫儿这个词给人一种消极、低落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疲惫、无力、失望等情绪,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使人在描述低落状态时更加生动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打蔫儿来形容一个因为长时间工作而显得疲惫不堪的朋友。这个词帮助我准确地传达了他当时的精神状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心,像秋日里打蔫儿的叶子,轻轻飘落在无人的街角。”
打蔫儿这个词让人联想到枯黄的叶子、低垂的花朵,以及可能伴随的沉闷、低沉的声音,如风吹过枯枝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ilt”,既可以用于植物,也可以比喻人的状态。然而,“wilt”在英语中的使用不如打蔫儿在中文中那样广泛和形象。
打蔫儿这个词在中文表达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形象的比喻意义。它不仅描述了植物的状态,也广泛用于人的精神状态描述,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理解。
1.
【打】
量词,指十二个
【组词】
一打火柴、 一打鸡蛋、 一打铅笔
2.
【蔫】
下垂的样子。
【引证】
元·曾瑞《哨遍·羊诉冤》套曲-我如今剌搭着两箇蔫耳朵。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