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7:46
削黜(xuē chù)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削减或去除来贬低或剥夺某人的地位、权力或职位。它通常用于描述对官员或贵族的严厉惩罚,包括降职、罢免或剥夺其特权。
“削黜”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削”意为削减或去除,“黜”意为贬低或罢免。在古代**,这是一种常见的政治手段,用于维护皇权和政治稳定。
在**古代社会,削黜是一种严厉的政治惩罚,常用于警示其他官员,维护皇权和政治秩序。这种做法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权力结构。
该词汇带有一种严肃和严厉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权力斗争和政治清算。它可能引发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代政治的思考。
在现代社会,虽然“削黜”一词不常用于日常交流,但在讨论历史或政治话题时,它仍然是一个有用的词汇,帮助我们理解过去的政治制度和权力运作。
在创作中,可以将“削黜”用于描述一个角色的命运转折,如在历史小说中描述一个官员因政治斗争而被削黜的情节。
结合古代宫廷的图像或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削黜”的背景和情感氛围。例如,古代宫廷音乐和服饰可以增强对这一词汇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如“dismissal”(解雇)或“deposition”(罢免)在英语中用于描述类似的政治或职业行为,但它们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削黜”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使用较少,但它仍然是理解古代政治和社会结构的重要工具。通过学*和使用这一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的复杂性。
1.
【削】
削弱,削减。
【引证】
《韩非子·五蠹》-辩智而鲁削。 、 宋·苏洵《六国论》-日削月割。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兵挫地削。 、
徒峭。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石崖侧削。
【组词】
削壁(徒削的山崖)——现专用于合成词中,如“剥削”、“削减”、“瘦削”义同“削(xiāo)”
2.
【黜】
(形声。从黑,出声。本义:黑暗)。
降职或罢免。
【引证】
《说文》-黜,贬下也。 、 《玉篇》-黜,贬也,下也。 、 《虞书》。传:“退其幽者。”-黜陟幽明。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何以黜朱于朝。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咸黜不端。 、 高适《书博鸡者事》-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太守官而黜臧使者。 、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理乱不知,黜涉不闻。
【组词】
罢黜百家;黜落、 黜升、 黜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