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1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19:15
“悲催”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非常不幸、倒霉或令人同情。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悲伤而催人泪下”,但实际上它更多地被用来表达一种对不幸**的轻蔑或自嘲的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悲催”可能被用来描绘一个角色的悲惨命运,增强故事的情感深度。在口语中,它常常用于朋友之间的玩笑或自嘲,表达一种幽默感。在专业领域,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某些不幸**或失败案例时。
同义词:倒霉、不幸、可怜、凄惨 反义词:幸运、顺利、成功、得意
“悲催”这个词源于网络语言,大约在2000年代初期开始流行。它的使用逐渐从网络扩展到日常生活,成为年轻人常用的词汇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含义和用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变得更加口语化和幽默化。
在**当代社会,“悲催”反映了年轻人面对压力和挑战时的一种自嘲和幽默的态度。它也体现了网络文化对日常语言的影响,以及年轻一代在表达情感时的创新方式。
“悲催”这个词给我一种既同情又好笑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生活中遇到小挫折却依然保持乐观态度的人。
有一次,我在工作中犯了一个小错误,导致整个团队的工作进度受影响。事后,我自嘲地说:“今天真是悲催啊!”这不仅缓解了紧张的气氛,也让大家觉得我能够接受自己的错误并从中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悲催”:
悲催的日子里, 笑声依旧响起, 生活的苦涩, 化作甜蜜的回忆。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雨中,手里拿着一把破伞,脸上却带着微笑。这幅画面与“悲催”这个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达了一种即使在不幸中也能找到乐观的态度。
在英语中,“悲催”可以对应到“unfortunate”或“miserable”,但这些词缺乏“悲催”所带有的自嘲和幽默的成分。
“悲催”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扮演了一个有趣的角色,它不仅描述了不幸,还包含了一种积极面对不幸的态度。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如何融入文化和社会背景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悲催”,我学会了如何在不幸中寻找幽默,这也是语言学中的一种乐趣。
1.
【悲】
(形声。从心,非声。本义:哀伤;痛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悲,痛也。 、 《广雅》-悲,伤也。 、 《诗·小雅·鼓钟》-忧心且悲。 、 《诗·召南·草虫》-我心伤悲。 、 《素问·宣明五气篇》-并于肺则悲。 、 《淮南子·天文》。注:“西南方之大壑也。言深峻,临其上令人悲思,故名。”-至于悲谷。 、 晋·干宝《搜神记》-何哭之甚悲也。 、 《乐府诗集·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组词】
悲怆、 悲怨、 悲惋、 悲吟、 悲忧、 悲郁、 悲涕、 悲哭、 悲怒、 悲疚、 悲戚、 悲恻
2.
【催】
(形声。从人,崔声。本义:催促,促使) 同本义。
【引证】
《诗·邶风·室人》-交徧催我。 、 《侯成碑》-鸿仪催零金。 、 柳永《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组词】
催比、 催并、 催迸、 催科、 催命鬼、 催索